和移剌继先韵三首

祖道门庭元简略,儿孙草里添芒索。 拟心鹞子过新罗,起念白云横大漠。 迥殊四句有无中,元非三际来今昨。 大海纤尘一点飞,洪炉片雪寒光烁。 宁论业障本来空,半偈徒誇寂灭乐。 细切清风非异事,更将明月?来薄。 玲珑四面亦无门,充塞十方绝壁落。 罗列珍羞渠不食,痴人犹是贪藜藿。 祗图龙颔摘明珠,谁知虎口存活雀。 坐晚犹迷一色边,崎岖鸟道横秋鹗。 可笑人间荆棘林,死者填沟空塞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祖道:指佛教的教义。
  • 门庭:指宗派或教派的体系。
  • 简略:简单而不详细。
  • 儿孙:比喻后来的学习者或追随者。
  • 草里:比喻平凡或不起眼的地方。
  • 芒索:粗糙的绳索,比喻琐碎或不重要的事物。
  • 拟心:设想或模拟心意。
  • 鹞子:一种猛禽,比喻迅速。
  •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比喻遥远的地方。
  • 起念:产生念头。
  • 白云:比喻高远或难以触及的事物。
  • 大漠:广阔的沙漠,比喻荒凉或遥远。
  • 迥殊:非常不同。
  • 四句:指佛教中的四句偈语。
  • 有无中:指佛教中的有与无的概念。
  • 元非:并非。
  • 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
  • 来今昨:指时间的流转。
  • 大海:比喻广阔无边。
  • 纤尘:极细小的尘埃,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洪炉:大火炉,比喻强烈的考验或环境。
  • 片雪:比喻微小而短暂的事物。
  • 寒光烁:闪烁的冷光,形容寒冷而明亮。
  • 业障:佛教中指妨碍修行的种种障碍。
  • 本来空:指万物本质上是空无的。
  • 半偈:指佛教中的半句偈语。
  • 徒誇:空自夸耀。
  • 寂灭乐:指达到涅槃的快乐。
  • 细切:仔细切割。
  • 清风:比喻清新或纯净的事物。
  • ?:古同“剪”,剪除。
  • 玲珑:精巧细致。
  • 四面:指四周。
  • 充塞:充满。
  • 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
  • 绝壁落:指悬崖峭壁。
  • 罗列:排列。
  • 珍羞:珍贵的食物。
  • :他。
  • 藜藿:指粗劣的食物。
  • 祗图:只图。
  • 龙颔:龙的喉咙,比喻珍贵之物。
  • 存活雀:指救活小鸟。
  • 坐晚:指时间晚。
  • 一色边:指同一色调或状态的边缘。
  •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 鸟道:指险峻难行的山路。
  • 横秋鹗:指在秋天飞翔的鹗鸟。
  • 荆棘林:比喻困难重重的地方。
  • 死者填沟:指死者多到填满了沟壑。
  • 空塞壑:空荡荡的沟壑。

翻译

佛教的教义体系原本简单而不详细,后来的学习者在平凡的地方添加了粗糙的绳索。设想心意如鹞子般迅速飞过遥远的新罗,一旦产生念头,就像白云横跨广阔的沙漠。与四句偈语中的有与无概念非常不同,并非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的时间流转。大海中微小的尘埃一点飞起,大火炉中的片雪闪烁着寒冷而明亮的光。尽管业障本质上是空无的,但半句偈语空自夸耀达到涅槃的快乐。仔细切割清风并非异事,更将明月剪除使其变薄。精巧细致的四周没有门,充满十个方向的悬崖峭壁。排列着珍贵的食物他不食用,愚笨的人仍然贪恋粗劣的食物。只图从龙的喉咙摘取明珠,谁知在虎口中救活小鸟。时间晚了还在同一色调的边缘徘徊,崎岖的山路上秋天的鹗鸟飞翔。可笑人间困难重重的地方,死者多到填满了沟壑,空荡荡的沟壑。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探讨了佛教教义的深奥与人生的无常。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佛教术语,如“鹞子过新罗”、“白云横大漠”等,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现实世界的批判,如“荆棘林”、“死者填沟”等,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苦难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体现了耶律楚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间义州弘政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呼为长髯人(蒙语:吾图撒合里),每征讨,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为主管汉人文书之必阇赤,汉称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定君臣礼仪;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建立赋税制度;请军民分治,州县长吏治民事,万户府理军政,课税所管钱谷。太宗五年入汴时,请废“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经义、词赋、策论取士之制。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