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曲

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 月生鳷鹊观,云绕凤凰台。 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 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 天王太白次,仓皇金粟堆。 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哀。 只今瑶池水,八骏渴生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骊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胜地,也是古代帝王陵墓所在地。
  • 郁崔嵬: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
  • 鳷鹊观:古代宫殿建筑名,此处指宫殿的观景台。
  • 凤凰台:古代宫殿建筑名,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吉祥。
  • 红妆子:指宫中的女子,特指打扮华丽的宫女或妃子。
  • 青鸟:神话中的鸟,常作为使者出现。
  • 乳鹿:小鹿。
  • 天王太白次:指天上的星辰,太白即金星,次指排列。
  • 金粟堆:指帝王陵墓,金粟象征富贵。
  • 石马:陵墓前的石雕马。
  • 羌枝:指羌笛,一种乐器,此处指羌笛的声音。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象征着神仙居住的地方。
  • 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神马,象征着帝王的威严和权力。

翻译

骊山高耸,郁郁葱葱,宫殿金碧辉煌。月光照耀着鳷鹊观,云雾缭绕在凤凰台。宫中的美丽女子,在春风中调笑。青鸟衔着丝巾飞去,小鹿在花丛中巡游。天上的星辰排列,金色的陵墓显得仓皇。石马在秋色中显得生动,羌笛的声音在暮色中哀怨。如今,瑶池的水,八骏马也渴得生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和宫廷的繁华,通过对比昔日宫廷的辉煌与现今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鳷鹊观”、“凤凰台”、“红妆子”等,展现了宫廷的华丽与生机。后半部分则通过“金粟堆”、“石马”、“羌枝”等意象,传达了陵墓的孤寂和时光的无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