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男取寡妇

童男齿十六,寡妇六六年。俯就寡妇妃,还受壮女怜。 壮女拊膺,蹋地呼天。俾妻鬼夫,宁作生口,老死不传。 火风起,烧野田。野鸭逐胡雁,胡能牵连飞上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童男:指未婚的年轻男子。
  • 寡妇:指丧偶的妇女。
  • 俯就:屈尊相从。
  • :此处指配偶。
  • 拊膺:捶胸,表示悲痛或愤怒。
  • 蹋地呼天:形容极度悲痛或愤怒的样子。
  • 俾妻鬼夫:使妻子与死去的丈夫相配。
  • 生口:指活着的人。
  • 火风:指热风。
  • 野鸭:一种水鸟。
  • 胡雁:指北方的雁。

翻译

一个十六岁的未婚男子,娶了一个六十六岁的寡妇。他屈尊与寡妇成为配偶,却还受到年轻女子的怜爱。 年轻女子捶胸顿足,悲痛欲绝。让寡妇与死去的丈夫相配,宁愿作为活人,也不愿就这样老死不为人知。 热风吹起,烧焦了田野。野鸭追逐着北方的雁,但雁却能牵引着野鸭一起飞上天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十六岁童男与六十六岁寡妇的婚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不合理的婚姻现象。诗中,“俯就寡妇妃”一句,既表达了童男的无奈,也反映了寡妇的悲哀。而“壮女拊膺,蹋地呼天”则进一步以壮女的悲愤,来强化这种不合理婚姻的悲剧性。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作结,寓意着即使在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中,也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转变和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