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省斋韵觅友梅索笑集不蒙见惠再借韵

巨编藏古锦,风雅续遗音。 雷电欲下取,辟易不敢侵。 真趣谁领会,一如陶潜琴。 所言正而大,讵比郑声淫。 疑有造化炉,炼铁成黄金。 个是绝世宝,何必问西琛。 有时吟竹外,竹影弄清阴。 有时歌梅边,梅香散水沈。 所以形之句,毋乃得之心。 俗子敢再请,幸尔勿沈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巨编:巨大的书籍或文献。
  • 风雅:指文学艺术的高雅风格。
  • 雷电欲下取:比喻诗文的威力如同雷电,想要取用。
  • 辟易:避开,不敢接近。
  • 真趣:真正的趣味或意境。
  • 陶潜琴:指陶渊明的诗文,如同琴音般高雅。
  • 郑声淫:指郑国的音乐过于放纵,不符合正统。
  • 造化炉:比喻自然或天地的创造力。
  • 炼铁成黄金:比喻将普通的事物提升到极高的境界。
  • 西琛:西方的珍宝,这里指外来的珍宝。
  • 竹影弄清阴:竹子的影子在清阴中摇曳。
  • 梅香散水沈:梅花的香气在水下沉积。
  • 形之句:指诗句。
  • 得之心:指内心的领悟。
  • 俗子:普通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沈吟:深思熟虑。

翻译

巨大的书籍如同古锦般珍贵,风雅的文学艺术继续传承着遗音。诗文的威力如同雷电,想要取用,却让人不敢接近。真正的趣味谁能领会,就像陶渊明的诗文一样高雅。所表达的内容正直而宏大,绝不像郑国的音乐那样放纵。仿佛有一个造化的炉子,能将铁炼成黄金。这是绝世的宝物,何必问是不是来自西方的珍宝。有时在竹林外吟诗,竹影在清阴中摇曳。有时在梅树旁歌唱,梅花的香气在水下沉积。所以这些诗句,无疑是内心的领悟。我这个普通人再次请求,希望你不要深思熟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高雅诗文的追求。诗中,作者用“巨编”、“风雅”等词赞美了文学的价值,用“雷电”、“造化炉”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文的威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陶潜琴”、“郑声淫”的对比,强调了诗文应追求的正直和宏大。最后,作者以自己的身份,谦逊地请求对方不要犹豫,表达了对交流和分享诗文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