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元次山舂陵行有感近事追和其韵以寓鄙怀

· 黄溍
惟王始建官,民命有所司。 奈何阅流殍,束手无一施。 属者秋夏交,上状殊酸悲。 赤日纷按行,人马同时疲。 连阡见标榜,不救饥与羸。 仍闻恣鞭箠,惨忉伤肤皮。 检覈须再三,供张常恐迟。 哀哀鬻儿女,贸贸行安之。 感兹欲无诉,既往何由追。 尚惭喔咻恩,稍缓租税期。 云胡有仓卒,徵敛更相随。 但将充其数,肯复计尔赀。 肉食不自鄙,谓我非敢知。 栖栖甔石储,剥割无或遗。 言是邻壤凶,藉此敷恩慈。 宁知是州人,俟死无他为。 出语馀喘息,行步须扶持。 犹令比乐土,疾苦喘谓谁。 俯首州县间,逭责自其宜。 况迫大府令,联络飞符移。 豺狼方在郊,鹰隼宜用时。 区区狝狐兔,政尔何增亏。 吾贱不及议,为君陈苦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舂陵行:古代的一种行政法规,主要涉及粮食征收和管理。
  • 阅流殍:查看饿死的人。流殍,指饿死的人。
  • 赤日纷按行:在炎热的太阳下四处巡视。
  • 标榜:标记,此处指征收粮食的标记。
  • 鞭箠:鞭打。箠,音chuí,鞭子。
  • 惨忉:形容极度悲伤。
  • 检覈:检查核实。覈,音hé,核实。
  • 鬻儿女:卖儿女。鬻,音yù,卖。
  • 喔咻恩:指微薄的恩惠。喔咻,音ōu xiū,形容声音微弱。
  • 徵敛:征收赋税。徵,音zhēng,征收。
  • 肉食:指高官厚禄者。
  • 甔石储:指极少的储粮。甔,音dān,一种小容器。
  • 狝狐兔:狩猎狐狸和兔子。狝,音xiǎn,狩猎。

翻译

元朝时期,黄溍看到元次山关于舂陵行的记载,感慨于近来的时事,便追和了其韵,以表达自己的鄙视之情。诗中描述了官员们对于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的利益。秋天和夏天交替时,官员们在上报情况时显得非常悲伤,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炎热的太阳下四处巡视,对于饥民和瘦弱的马匹无动于衷。他们只关注征收粮食的标记,不顾人民的饥寒交迫,甚至用鞭子残酷地鞭打人民。他们反复检查核实,却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人民的疾苦。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卖儿女,生活无以为继。尽管官员们声称给予了一些微薄的恩惠,稍微延缓了租税的期限,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急迫地征收赋税,只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人民的财产。高官厚禄者不自量力,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却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人民的疾苦。他们声称邻近地区有灾难,借此来施恩,但实际上这里的人民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生活无以为继。人民只能喘息着说出自己的疾苦,行走时需要扶持。尽管如此,官员们仍然认为这里是乐土,不知道人民的疾苦。在州县之间,人民只能自求多福,因为大府的命令接连不断,他们只能像豺狼一样在郊外狩猎,像鹰隼一样利用时机。他们只是为了捕猎狐狸和兔子,对于政治的增减毫不关心。我这个卑微的人无法参与议论,只能为你陈述这些苦涩的言辞。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揭露了元朝时期官员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通过对比官员的冷漠和人民的苦难,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赤日纷按行”、“连阡见标榜”等,形象地描绘了官员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沉重,语言犀利,是元朝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

黄溍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