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菊

江南九月秋风凉,秋菊采采金衣黄。 近时丹丘出新意,却洒淡墨传秋香。 青城学士曾题藻,散落人间共传宝。 卷舒造化入毫端,回首东篱自枯槁。 东阳傅君心好奇,何处得此秋霜枝。 湖湘衲子远相贶,笔势迥与丹丘齐。 香英细蹙玄玉屑,老干拗断乌金折。 不随粉黛学时妆,自与幽人同志节。 渊明已逝屈子沉,晚香纵有谁知心。 感君画图三叹息,为君长歌楚天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采采:形容色彩鲜明。
  • 金衣黄:指金黄色的花瓣。
  • 丹丘: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指代高超的画技。
  • 新意:新颖的创意或技法。
  • 题藻:题诗或题字。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毫端:笔尖。
  • 东篱: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
  • 枯槁:干枯,形容植物失去生机。
  • 傅君:指傅姓的君子。
  • 秋霜枝:指秋天霜降后依然挺立的枝条。
  • 衲子:僧人。
  • :赐予。
  • 笔势:画笔的走势,这里指画技。
  • :远,不同。
  • 香英:花瓣。
  • 细蹙:细小而皱缩。
  • 玄玉屑:黑色的玉石碎片,形容花瓣的质感。
  • 乌金折:黑色的金属折断,形容枝干的坚硬和断裂。
  • 粉黛:指女子化妆用的粉和黛,这里指世俗的装饰。
  • 时妆:时髦的装扮。
  • 幽人:隐士。
  • 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屈子: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
  • :沉沦,指屈原投江自尽。
  • 晚香:晚年或晚节时的香气,这里指晚年的品德。
  • 知心:理解,共鸣。
  • 长歌:长篇的诗歌。
  • 楚天碧:楚地的天空,碧蓝。

翻译

江南的九月,秋风带来凉意,秋菊盛开,金色的花瓣鲜艳夺目。近来,有高超的画家创新技法,用淡墨描绘出秋菊的香气。青城的学士曾为之题诗,这些诗句散落人间,被视为珍宝。画家的笔下,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被巧妙地融入,回头看那东边的篱笆,菊花却已干枯。

东阳的傅君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追求,他从哪里得到了这秋霜后依然挺立的枝条?湖湘的僧人远道而来,赠予他这幅画,画技与那位高超的画家不相上下。画中的花瓣细小而皱缩,如同黑色的玉石碎片,老干坚硬如黑色金属,折断处显得格外有力。它不随世俗的装饰,自与隐士有着相同的志节。

陶渊明已逝,屈原沉沦,晚年的品德虽有,谁又能真正理解呢?感谢你赠予的画作,我为此长叹,为你写下这首长歌,对着楚地碧蓝的天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秋菊的描绘,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诗中,“丹丘出新意”一句,既赞美了画家的创新,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新意的追求。后文通过对傅君和湖湘衲子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紧密联系。结尾处的感慨,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美德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一次深刻颂扬。

黄镇成

元邵武人,字元镇。号存斋,又号存仔子。自幼刻苦嗜学,笃志力行。筑南田耕舍,隐居著书。部使者屡荐不就。后以执政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命下而卒,年七十五,谥贞文处士。有《秋声集》。 ► 2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