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国宝使

杨仆射,相天子,对泣妻儿不知止。砀山之贼着柘黄,金祥殿前送国玺。 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解玺肯为齐侍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押国宝使:指负责保管国家重要宝物的官员。
  • 杨仆射:指杨坚,即隋文帝,曾任仆射(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 相天子:辅佐天子,即皇帝。
  • 对泣妻儿不知止:与妻儿相对哭泣,不知停止,形容极度悲伤。
  • 砀山之贼着柘黄:砀山,地名;柘黄,指黄色的柘木,这里指叛贼穿着黄色的衣服。
  • 金祥殿前送国玺:金祥殿,宫殿名;国玺,国家的印章,象征国家权力。
  • 谢家傲吏生清风:谢家,指谢安家族;傲吏,指高傲的官员;生清风,比喻为人正直,有高尚的品德。
  • 解玺肯为齐侍中:解玺,交出印章;齐侍中,官职名,这里指愿意放弃权力,担任普通官职。

翻译

杨仆射,辅佐天子,与妻儿相对哭泣不止。砀山的叛贼穿着黄色的衣服,在金祥殿前交出了国家的印章。难道没听说过谢家的傲吏生出清风,愿意放弃权力,成为齐国的侍中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仆射和谢家傲吏的对比,表达了对权力和品德的看法。诗中,杨仆射虽然位高权重,但面对国家危机时却与家人相对哭泣,无法自止,显得软弱无能。而谢家傲吏则以其清高的品格和愿意放弃权力的行为,成为诗中的正面形象。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真正的忠诚和高尚不在于权位的高低,而在于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