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好,草堂最好是西枝。 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花间语燕春常在,竹里清樽晚更移。 无奈道人狂太甚,时□红袖写乌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山草堂:杨维桢的居所,位于玉山,即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
  • 西枝:指草堂西侧的枝条,这里可能指草堂西侧的景色或环境。
  • 浣花:指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因杜甫有《浣花草堂》诗。
  • 杜陵:杜甫的别称,因其祖籍杜陵。
  • 锦官里:成都的别称,因古代成都织锦闻名。
  • 山简:山中的简陋居所,这里指草堂。
  • 高阳池:指草堂附近的水池。
  • 语燕:燕子,因其鸣声似语。
  • 清樽:清酒,樽是古代的酒器。
  • 红袖:指美女。
  • 乌丝:指黑色的丝线,这里可能指书写用的墨线。

翻译

我爱你的玉山草堂,草堂最美的部分是西侧的枝条。 它如同杜甫在成都的浣花草堂,我在这里载酒,如同山简在高阳池边。 花间燕子春天常在,竹林中清酒晚上更移。 无奈我这狂放的道人太过放纵,时常让红袖女子书写乌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维桢对玉山草堂的喜爱及其生活的闲适与狂放。诗中通过对比杜甫的浣花草堂和自己的草堂,表达了对草堂环境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花间燕子和竹林清酒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