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枪歌

古铁枪,五代烈。今铁枪,万人杰。红蛮昨夜斩关来,防关老将泣如孩。 铁枪手持丈二材,铁马突出擒红魁。磔红头,凿红骨。 誓红不同生,灭红倒红窟。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十万甲兵赭如血,一夜南风吹作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蛮:指当时的敌军,可能指外族或叛军。
  • 昨夜斩关来:指敌军突然袭击,攻破了关隘。
  • 防关老将:指守卫关隘的老将军。
  • 丈二材:形容枪长,意指武器巨大。
  • 铁马:指装备精良的战马。
  • 突出:突然冲出。
  • 擒红魁:捉拿敌军的首领。
  • 磔红头,凿红骨:形容对敌人的残酷处决。
  • 誓红不同生:誓言与敌人不共戴天。
  • 灭红倒红窟:消灭敌人,摧毁敌人的巢穴。
  • 钱塘城:指杭州城。
  • 十万甲兵赭如血:形容士兵众多,装备精良,颜色如血。
  • 一夜南风吹作雪:比喻战争的惨烈,一夜之间,血流成河,如同被南风吹成的雪。

翻译

古老的铁枪,是五代时期的英烈象征。现在的铁枪,是万人中的英雄。昨夜,敌军突然攻破关隘而来,守关的老将军泪如孩童。 铁枪手握着长长的武器,骑着铁甲战马突然冲出,捉拿了敌军的首领。残酷地处决敌人的头颅,粉碎敌人的骨头。 誓言与敌人不共戴天,决心消灭敌人,摧毁敌人的巢穴。你没看见吗?钱塘城中有十万户人家,十万士兵装备精良,颜色如血,一夜之间,血流成河,如同被南风吹成的雪。

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对比古铁枪与今铁枪,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英雄形象。诗中,“红蛮”与“铁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铁枪手的英勇与敌人的残暴。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抗敌精神的赞颂,以及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强烈,展现了杨维桢诗歌的独特魅力。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