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罴行

草枯燎发原野赤,老罴愤起千军敌。将军名号巴而思,白羽惯数黄狼肋。 老罴决石如怒猊,将军立马攒霜蹄。满弓一射正贯脾,马前突立人而啼。 南山白额当道卧,东西之人不敢过。少年匹马随噪呼,从渠生拔白额须。 刳白额,作饭器,坐令泰山之妇歌好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射罴:射杀熊。
  • 燎发:焚烧草木。
  • 巴而思:将军的名字。
  • 白羽:指箭。
  • 黄狼肋:黄狼的肋骨,比喻箭术精准。
  • 怒猊:愤怒的狮子。
  • 霜蹄:指马蹄,形容马跑得快。
  • 贯脾:贯穿脾脏。
  • :剖开,挖空。
  • 饭器:饭碗。

翻译

原野上的草被焚烧得一片焦黄,一只老熊愤怒地站起来,仿佛要对抗千军万马。将军名叫巴而思,他的箭术精准,经常射中黄狼的肋骨。

老熊像愤怒的狮子一样猛烈地撞击石头,将军骑在马上,马蹄踏霜,迅速奔腾。将军满弓一箭,正中老熊的脾脏,熊在马前倒下,人形站立,发出哀鸣。

南山的白额虎横卧在道路中央,东西方向的行人都不敢经过。一位年轻的骑士独自骑马,随着呼喊声,勇敢地冲上前去,亲手拔下白额虎的胡须。

剖开白额虎,将其制成饭碗,坐在那里,使得泰山的妇人都歌颂这个美好的时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将军与野兽搏斗的英勇场面,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紧张的气氛营造,展现了将军的勇猛和箭术的高超。诗中“老罴决石如怒猊”和“满弓一射正贯脾”等句,形象地描绘了将军与熊的激烈对决,以及将军箭术的精准。结尾处通过“刳白额,作饭器”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将军的胜利,也象征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使得全诗在紧张刺激之余,也透露出一种安宁和满足的氛围。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