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天旱斗米几百钱余自秋及冬举家待市糊口漫赋排律用志时事

天涯称僻壤,丙岁正当阳。 满地全供税,三春未散秧。 岂知秋转烈,又甚夏恒旸。 通国争驱魃,穷人忍暴尪。 不闻飞石燕,无计舞商羊。 带日丹枫赭,迎霜野稻黄。 苍生悬未解,赤子弄如狂。 有泪看焦槁,何劳谨盖藏。 艰难生计拙,潦倒壮心忙。 买米非求饱,典衣为救荒。 忍饥输赋敛,举足更徬徨。 卓鲁初为郡,循良久擅场。 弗皇请赈贷,雅意散桁杨。 云汉虽歌洛,桑林卒应汤。 随车酬主圣,搦管报时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丙午:农历年份的记年法,丙午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年份。 斗米:古代计量谷物的单位。 糊口:勉强维持生计。 漫赋排律:指随意写作诗文,不拘泥于规则。

翻译

在天涯的偏僻之地,正值丙午年。天空晴朗,但是田地里的庄稼已经交纳了数百钱的税金,春天刚开始,稻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收割。谁能想到秋天会如此炎热,夏天又是如此干旱。全国上下都在祈求雨水,穷人们只能默默忍受饥饿。听不到燕子的鸣叫声,也没有办法让商羊跳舞。太阳下的枫叶泛着红色,霜降后田野上的稻谷变黄。百姓的困境尚未解决,小孩子们却像疯狂一样玩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憔悴,又何必费心去掩饰。生活艰难,生计拮据,倒霉的心情却无法停歇。购买米粮并非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救济荒年。忍饥挨饿交纳赋税,一步步陷入迷茫。原本是个质朴的乡下人,却被困在了城市中。请求官府救济无门,只能期待善良人士的施舍。虽然云汉歌唱着洛阳的繁华,但桑林里却只有汤池的寂静。跟随着车马去拜见圣上,吹奏管乐报告时局安康。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农民在困难时期的生活境遇,表现了社会的贫困与不公,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期盼。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间疾苦的同情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