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邸报愤奴警纪事
注释
贞元:唐玄宗时期的一个年号,指唐玄宗贞元年间。 太阿:指太阿儿,传说中的一个能够镇压邪恶的神灵。 辽氛:指辽国的气息。 彦伯:指杨彦伯,唐代名将。 坌河:指坌水,古代地名。 响导:指引导。 搢绅:指士大夫。 嬩大羊:指大羊,即大将军。 偃草:指投降。 封疆:指边疆。 赫怒:指愤怒。 □:无法确定的字。 桁杨:指杨树横梁。 孙枢□:无法确定的字。 张湾:地名。 固安:地名。 涿鹿:地名。 良乡:地名。 郊原:指京城周围的原野。 枢辅:指宰相。 通州:地名。 满帅:指满剌加。 榆关:地名。 睢阳:地名。 黄堂:地名。 发帑:发放宝币。 掩骼:指掩埋尸体。 薪与胆:指不怕牺牲。 贼聚城鱼聚釜:比喻贼聚如城,鱼聚如釜,形容人数众多。 汪洋:比喻广阔的海洋。 小丑:指敌人。 腥膻:指血腥的气味。 端为宗社卜灵长:指端为宗社之灵长,即指神明。
翻译
五百年的贞元时期,太平盛世,天子正当昌盛之时。频繁召见贤臣,欢聚如鱼得水,整顿政务,振兴纪纲。独自执掌太阿之力,铲除逆党,广泛征求民间疾苦,期望国家安定繁荣。然而,辽国的干扰依然未被清除,全国竭尽力量供养一方。杨彦伯东征,期望雪耻,叛逆奴才竟敢嚣张跳跃。坌水难以渡过,威势依然强盛,为何不去克服那些无法克服的难题呢?假借通敌之路为借口,多年来只是割剜自己的心肝。导致中原协助大安日,一旦入侵长城,大肆掠夺。围攻蓟州、遵山,压迫如同压碎鸡蛋,三军溃败如狂风暴雨。士绅削发甘愿归顺贼寇,遇到官员便翩翩起舞,将领逃亡,风吹草动,谁能死守边疆?九重城墙下,怒气冲天,督师也只能下马投降。深夜赐环给孙枢,飞骑四处传令勤王。勤王军未能集结,张湾、固安、涿鹿、良乡等地相继失守。乱云扰扰,郊原变得岌岌可危,但天王神武却毫不慌张。百万士兵登上城墙,大臣勋戚守卫城门。幸好有枢辅捍卫通州,满剌加帅领兵驱逐敌军,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州城全境沦陷,东辅固城也被攻破,只能西遁窥探玄机。金山砥柱的词臣们尽力而为,陵寝无虞,死后也能享受芳草。再次向榆关进发,希望能够克服城隍的防守,但仍是一厢情愿。昌黎尚在饮睢阳的血,永平却突然倒下在黄堂。天子拜见将领,统领六军,一马如龙,威风凛凛。发放宝币慰劳勇士,掩埋尸体,也为死者祈福。人们说主忧为臣辱,敢不卧薪尝胆。听说贼寇聚集如城,鱼聚如釜,鱼岂敢再望向广阔的汪洋?雷霆震撼,何处归去?小丑何其难以奏凯扬?自古以来,犯华信的人都有,数月的腥膻也许会常在。难道是上天心意要启示圣意,其实只是为了祭祀神明。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唐朝贞元年间的政治风云和战乱景象。诗中通过描写天子的执政、贤臣的忠诚、将领的勇武以及国家的动荡局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战乱的残酷。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乱象。整体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林熙春的其他作品
- 《 入虔闻奴陷辽阳 》 —— [ 明 ] 林熙春
- 《 三月初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 —— [ 明 ] 林熙春
- 《 无题五言绝四首 》 —— [ 明 ] 林熙春
- 《 七夕雨德进欲枉草堂不果以二绝见贻依韵呈政 》 —— [ 明 ] 林熙春
- 《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始生今始称诸生也 》 —— [ 明 ] 林熙春
- 《 送浚川全山人归镛并怀萧广文五绝 录一 》 —— [ 明 ] 林熙春
- 《 予告还里辱诸老赠诗用韵漫和十一首和叶相国台翁 》 —— [ 明 ] 林熙春
- 《 送年侄梁子判荆州五首末忆祝令门生 其一 》 —— [ 明 ] 林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