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伍子胥传赠友

丈夫忠孝难两立,此身一死真可惜。 雪耻当为伍子胥,归仇莫作徐元直。 鹿生于野命系庖,时危那得适乐郊。 干将大阿不自握,为人所戮非英豪。 君今何为恋儿曹,及时建钺拥旌旄。 骑虎之势不可下,负恩人是报恩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伍子胥(wǔ zǐ xū):春秋时期吴国名臣,以忠贞报国著称。
  • 徐元直(xú yuán zhí):春秋时期楚国名臣,为报父仇而杀吴王夫差。
  • (páo):古代厨师。
  • 干将大阿(gān jiàng dà ē):古代传说中的神铸剑和神铸戟。
  • (cáo):指曹操,三国时期的权臣。
  • 建钺(jiàn yuè):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斧头。
  • 旌旄(jīng máo):古代军队中的旗帜。

翻译

一个人要做到忠诚和孝顺很难兼顾,如果为了这个理想而献出生命,实在是太可惜了。应该效仿伍子胥来报仇雪耻,不要像徐元直那样回报仇人。就像野生的鹿被绳索拴住,危急时刻怎么能享受郊外的乐趣呢?干将和大阿这样的神兵并不是自己能掌握的,被人所杀并不代表是真正的英雄。君主啊,你为何沉迷于儿曹,应该及时拿起兵器,披挂上阵。骑虎难下,背负恩情的人就是应该报恩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臣伍子胥的赞颂和对忠孝之难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伍子胥和徐元直的比较,表达了对忠贞报国的崇高追求。诗中运用了古代典故和神话传说,展现了忠诚、报仇和报恩的价值观念。整体气势恢宏,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忠孝之难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