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海色:海的颜色。
龙旗:龙形的旗帜。
雕戈:雕饰的戈,古代兵器。
羽箭:羽毛制作的箭矢。
城阙:城门和宫阙。
笛:吹奏乐器。
天兵:指天上的军队。
扫:扫荡。
搀抢:掠夺。
翻译
海的颜色苍凉,龙形的旗帜在晨光中飘扬。
雕饰的戈映着寒冷的阳光,羽毛制作的箭矢轻薄如霜。
城门和宫阙在云雾中近在眼前,关山间传来笛声不绝。
天上的军队随着杀气而来,万里之外扫荡掠夺。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惨烈和壮阔。海色苍凉,龙旗飘扬,雕戈寒映日,羽箭薄凝霜,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冷酷。城阙云中近,关山笛里长,表现了战争的迫在眉睫和悲壮的氛围。天兵随杀气,万里扫搀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惨烈和残酷,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金幼孜
明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建文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七年从幸北京。八年从北征。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自后北征皆从。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有《北征录》、《金文靖集》。
► 746篇诗文
金幼孜的其他作品
- 《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 其九 》 —— [ 明 ] 金幼孜
- 《 赠刘校书赴沂州学正 》 —— [ 明 ] 金幼孜
- 《 题南康马教授匡山书屋 》 —— [ 明 ] 金幼孜
- 《 酌泉斋为嘉静吴员外乃弟赋 》 —— [ 明 ] 金幼孜
- 《 题王熙临宣和雪天芦雁 》 —— [ 明 ] 金幼孜
- 《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 其十一 》 —— [ 明 ] 金幼孜
- 《 送僧归昆山 》 —— [ 明 ] 金幼孜
- 《 秋江待渡图为席咸宁赋 》 —— [ 明 ] 金幼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