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纪二十六首

铃柝鸣终夜,星河耿暮秋。 但令圭未玷,休问杼曾投。 东海仍秦帝,南冠号楚囚。 此身翔不下,何处学轻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铃柝:古代用于警戒或传递信号的铃和木梆。
  • :古代玉器,常用于表示官员的品级或身份。
  • :污点,瑕疵。
  • :织布机上的梭子。
  • :此处指投掷,比喻行为或决策。
  • 南冠:古代南方士人的帽子,此处指代囚犯。
  • 楚囚:楚国的囚犯,泛指囚犯。
  • :飞翔。
  • 轻鸥:轻盈飞翔的海鸥,常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翻译

铃声和梆子声整夜不停,星河在暮秋的夜空中闪烁。只要我的品德还未受玷污,就不必问我的决策是否正确。东海依旧属于秦帝,而我却成了南方的囚犯。我这身躯无法自由飞翔,又怎能学会像轻盈的海鸥那样自在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狱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诗中,“铃柝鸣终夜”描绘了监狱中警戒森严的氛围,“星河耿暮秋”则映衬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由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比自己的囚禁状态与海鸥的自由飞翔,深刻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仍保持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