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后二夕何侯招饮署中即事

清斋银烛敞华筵,况值融和二月天。 春得一晴花尽放,望连三夕月犹圆。 中心自醉非酬酢,入耳仁声胜管弦。 吴下旧交今寂莫,因君重为说当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朝:指花开的早晨。
  • 后二夕:指花朝后的第二个夜晚。
  • 何侯:指何姓的贵族或官员。
  • 招饮:邀请饮酒。
  • 署中:官署之中。
  • 即事:即兴所作的诗,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
  • 清斋:清净的斋戒,这里指清净的环境。
  • 银烛:银制的烛台,形容烛光明亮。
  • 华筵:盛大的宴席。
  • 融和:温暖和谐。
  • 二月天:农历二月的天气。
  • 春得一晴:春天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
  • 花尽放:花儿全部开放。
  • 望连三夕:连续三个夜晚都能看到月亮。
  • 月犹圆:月亮依然圆满。
  • 中心自醉:内心自然陶醉。
  • 非酬酢:不是为了应酬。
  • 入耳仁声:听起来仁慈的声音。
  • 胜管弦:胜过乐器的声音。
  • 吴下旧交:吴地(今江苏一带)的老朋友。
  • 寂莫:寂寞。
  • 因君:因为你。
  • 重为说当年:再次提起当年的事情。

翻译

在花开的早晨后的第二个夜晚,何侯在官署中邀请我饮酒,我即兴创作了这首诗。在清净的环境中,银烛照亮了盛大的宴席,此时正值二月温暖和谐的天气。春天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花儿全部开放,连续三个夜晚都能看到圆满的月亮。我内心自然陶醉,不是为了应酬,而是因为听到了仁慈的声音,这声音胜过了乐器的演奏。我的吴地老朋友们现在都寂寞了,因为你,我又重新回忆起了当年的事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夜宴饮的场景,通过“清斋银烛”、“华筵”、“融和二月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中“春得一晴花尽放,望连三夕月犹圆”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后半部分则通过“中心自醉”、“入耳仁声”等表达,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