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肃宗以诗索予作书次韵答之

鸟留趾爪皆成字,凤得箫韶始集梧。 劣迹敢云希世有,清音真信此时无。 何心逝水偏多韵,不定行云未可摹。 天地至文原有在,莫将临仿费工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趾爪:指鸟类的足迹。
  • 箫韶:古代的一种音乐,这里比喻美好的音乐或艺术。
  • 劣迹:不好的行为或作品。
  • 清音:清脆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高雅的艺术作品。
  •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行云:流动的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 :模仿。
  • 临仿:模仿学习。

翻译

鸟儿留下的足迹都像是文字,凤凰只有在听到美妙的音乐时才会聚集在梧桐树上。我那些不足挂齿的作品,怎敢奢望世上能有?而此刻,真正高雅的艺术作品确实难以寻觅。时间的流逝似乎特别有韵味,而变化无常的事物却难以模仿。天地间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原本就存在,不必将时间浪费在模仿学习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思。诗中通过鸟和凤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和高雅。诗人自谦自己的作品不足为奇,同时感叹当下高雅艺术的稀缺。后两句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无常,暗示艺术创作应追求自然和真实,而非简单的模仿。最后,诗人提出天地间自有至高无上的文学作品,鼓励人们追求原创和真实,不要沉迷于模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和创作的独到见解。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