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箕山秋月歌
张琴须张太古弦,七弦直溯五弦前。
太和不远阴明代,飞遁长流洗耳泉。
南河未避虞鳏晦,箕山明月斯人在。
当年帝德总如春,独有秋光澹相对。
琴音微微世莫闻,罢琴惆怅月纷纷。
琴中不见箕山月,羞向他山麋鹿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古弦:古代琴弦的一种,代表古朴、原始的音乐风格。
- 七弦:指古琴的七根弦,这里代表古琴音乐。
- 五弦:古琴的五根弦,比七弦更古老,代表更原始的音乐。
- 太和:和谐的状态,这里指理想的社会或政治状态。
- 阴明:阴阳交替,指时间的流转。
- 飞遁:隐逸,逃避世俗。
- 洗耳泉:传说中洗耳以清心的地方,象征清高脱俗。
- 虞鳏: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这里指隐士。
- 箕山: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帝德:帝王的德行,这里指理想中的君主。
- 秋光:秋天的景色,这里象征淡泊、宁静。
- 惆怅:忧伤、失意。
- 麋鹿群:麋鹿的群体,这里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翻译
弹奏古琴时,应选用最古老的琴弦,这七弦琴追溯到更早的五弦琴之前。理想的和谐社会并不遥远,就像阴阳交替的时代,我选择隐逸于洗耳泉边。在南河边,我避开了世俗的纷扰,如同箕山上的明月,只有我一人。当年的帝王德行如同春天般温暖,而我独爱这淡泊的秋光。琴音微弱,世人难以听见,我停下琴声,望着纷纷落下的月光,感到忧伤。琴声中不再见箕山的明月,我羞于与那些山中的麋鹿为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古琴音乐与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诗中,“太古弦”、“七弦直溯五弦前”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对古朴、原始音乐的追求,象征着对古代和谐社会的怀念。而“飞遁长流洗耳泉”、“箕山明月斯人在”等句,则描绘了诗人隐逸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最后,“琴中不见箕山月,羞向他山麋鹿群”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