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弟叔永入北雍

国之梓材,实储成均。 以桢以干,为槱为薪。 儒英有造,岁月为熏。 用享用宾,代侈其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梓材:指优质的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
  • 成均:古代官立学校的名称,这里指国子监,即国家最高学府。
  • 桢干:比喻骨干、支柱,指重要的人才。
  • 槱薪:槱指堆积,薪指柴火,比喻培养和选拔人才。
  • 儒英:指儒家学者中的杰出人物。
  • :熏陶,指通过教育和环境影响使人成长。
  • :祭祀时供奉的祭品,这里指贡献。
  • :宾客,这里指受到尊崇的人。
  • :夸大,这里指赞扬。

翻译

国家珍视的优秀人才,实际上是储存在最高学府中的。他们像支柱一样重要,像堆积的柴火一样被培养和选拔。儒家学者中的杰出人物,通过岁月和教育的影响得以成长。他们被用来贡献国家,被尊崇为重要的人物,代代都有这样被赞扬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怀瑞送别其弟叔永入北雍(即国子监)时所作。诗中,诗人以国家珍视的优秀人才为喻,表达了对弟弟的期望和祝福。通过“梓材”、“成均”、“桢干”等词汇,诗人描绘了国子监作为国家最高学府,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重要地位。同时,诗中的“儒英有造,岁月为熏”展现了儒家学者通过教育和时间的熏陶,逐渐成长为杰出人物的过程。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弟弟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赞颂。

区怀瑞

明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