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卓火传传经堂歌
卓侯寄我一尺书,细行小字千言馀。开缄意气溢毫楮,烟云缭绕生吾庐。
鸟翼欲搏南溟浪,剑锋直射牛斗墟。不平之鸣有若此,何况龙光凤彩扬天衢。
伊昔休明代,朝野交驩虞。公卿折节下韦布,草野高谈皆庙谟。
天南地北未相见,一字若得隋侯珠。故家文献今未坠,君门累叶名通儒。
况闻忠烈有令祖,月黑归家夜骑虎。燕山潜邸龙未飞,一流南移真逆睹。
终知神器固天授,不惜麋躯共殉主。文皇儿戏视方黄,独谓先生言可取。
时殊世易三百年,儿孙尚守高曾矩。堂开吴越号传经,四方投赠诗盈庭。
吾闻六经之传有明晦,时晦则晦明而明。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尽作丝竹声,至今大义如日星。
善传善述必有以,请君为我侧耳听,请君为我侧耳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毫楮(háo chǔ):指毛笔和纸张,泛指书写工具。
- 烟云缭绕:形容文字或书画中的意境深远,如同烟云般缭绕。
- 鸟翼欲搏:比喻志向远大,欲展翅高飞。
- 牛斗墟:指天空中的星宿,牛宿和斗宿,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 龙光凤彩:比喻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 天衢(tiān qú):指天空,比喻高远或广阔的领域。
- 韦布:指粗布衣,比喻平民百姓。
- 庙谟(miào mó):指朝廷的策略或计划。
- 隋侯珠:古代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的文字或信息。
- 累叶:指连续几代。
- 通儒:指博学多才的儒者。
- 潜邸:指皇帝未登基时的居所。
- 神器:指帝位或国家政权。
- 麋躯:指身体,比喻牺牲生命。
- 文皇:指文学或文化方面的皇帝。
- 方黄:指方士和黄老之学,这里可能指当时的学术流派。
- 高曾矩:指高祖和曾祖的规矩,比喻家族的传统和规矩。
- 吴越:指古代的吴国和越国,这里可能指卓火传的家乡或活动地区。
- 传经:指传授经典或学问。
- 蝌蚪:指古代的文字,如甲骨文等。
- 丝竹声:指音乐声,比喻文字的美妙。
- 大义:指重要的道理或原则。
翻译
卓侯寄给我一封书信,信中细小的字迹密密麻麻,长达千言。打开信封,信中的意气风发,如同烟云缭绕在我的屋子里。他的志向如同鸟儿欲搏击南溟的波浪,他的才华如同剑锋直指星宿。这种不平之鸣,如同龙光凤彩在天空中闪耀。
在那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朝野上下和睦相处。公卿们谦逊地与平民交往,草野之士高谈阔论,都涉及到国家的策略。虽然天南地北未曾相见,但每一字都如同得到了隋侯珠般的珍贵。卓家的文献至今未曾衰落,君门连续几代都是名通儒。
何况卓家还有忠烈的祖先,夜晚骑虎归家。在燕山的潜邸,龙还未飞,但南移的命运已经预见。最终知道国家政权是天授的,不惜牺牲生命共同殉主。文皇对待方士和黄老之学如同儿戏,唯独对先生的言论表示认可。
时代变迁,三百年过去了,卓家的子孙仍然遵守着高祖和曾祖的规矩。在吴越开设的传经堂,四方投赠的诗篇满庭。我听说六经的传承有时明有时暗,时暗则暗明则明。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文字都变成了丝竹之声,至今重要的道理如同日星般明亮。
善传善述必有其原因,请君侧耳倾听,请君侧耳倾听。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陈恭尹对卓火传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表达。诗中,陈恭尹通过描述卓侯的书信和卓家的历史,展现了卓家的文化底蕴和家族荣誉。他赞美卓家的忠烈和学问传承,以及卓火传的才华和志向。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鸟翼欲搏”、“龙光凤彩”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卓家及其传经堂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