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谣和何不偕三首

故人自有屋,屋小人日多。我已无家四十年,偶然卜隐来城阿。 同时各有筑室叹,杵声橐橐遥相和。杵声缓,杵声急。 未成仰屋筹,只自面墙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筑室谣:指建筑房屋时所唱的歌谣。
  • 何不偕:为何不一起。
  • 杵声橐橐:杵声,指捣土筑墙时杵与土撞击的声音;橐橐,形容声音沉闷有力。
  • 卜隐:通过占卜选择隐居之地。
  • 城阿:城角,城边。
  • 杵声缓,杵声急:形容筑墙时杵声的节奏变化。
  • 仰屋筹:仰望屋顶,形容无计可施。
  • 面墙立:面对墙壁站立,形容无路可走或思维受阻。

翻译

朋友自己有房子,虽然小但每天人来人往。我已经四十年没有家了,偶然通过占卜选择来到城边隐居。 同时,大家都有建筑房屋的感叹,远处传来沉闷有力的杵声相互应和。杵声有时缓慢,有时急促。 还未想出解决办法,只能无助地仰望屋顶,或是面对墙壁站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建筑房屋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杵声橐橐遥相和”生动描绘了筑墙时的声音,而“未成仰屋筹,只自面墙立”则深刻反映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迷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