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石帆亭

晋国昔能言,泰山曾自立。 神异即不无,幽奇讵能及。 拔起若兴云,濛濛翠犹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晋国:指春秋时期的晋国,这里可能指代古代的晋地,即今天的山西省一带。
  • 能言:指有灵性,能够言语。
  • 泰山:中国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古代常被视为神山。
  • 自立:指自然形成,不依赖外力。
  • 神异:神奇异常。
  • 幽奇:幽深奇异。
  • 讵能及:岂能比得上。
  • 拔起:突兀地耸立。
  • 兴云:引起云雾,形容石帆亭高耸入云。
  • 濛濛:形容细雨或雾气弥漫的样子。
  • 翠犹湿:翠绿的颜色似乎还带着湿气。

翻译

昔日晋国的石头能言语,泰山也曾自然耸立。 这些神异之事并非没有,但幽深奇异又怎能比得上。 石帆亭拔地而起仿佛能兴云,翠绿的色泽似乎还带着湿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晋国石头的能言和泰山的自立的描绘,引出了石帆亭的神奇和幽深。诗人用“拔起若兴云”来形容石帆亭的高耸和神秘,而“濛濛翠犹湿”则进一步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来增强这种神秘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