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三首

寄生在高树,树枯枝不繁。 托身共生死,所惜非同根。 昔我三小弟,俊迈难具论。 国难一时尽,反令愚者存。 岂无友朋好,终念骨肉恩。 不见蒲苇中,鸿雁相飞翻。 双雁飞上天,孤雁无与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古:模仿古代的风格或形式。
  • 陈恭尹:明代诗人。
  • 寄生:指某些生物依赖于其他生物生存。
  • 俊迈:英俊而有才华。
  • 具论:详细讨论。
  • 反令:反而使得。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信息的人。
  • 飞翻:飞翔。

翻译

我模仿古代的风格写了三首诗。 我像寄生在高大的树上,当树枯萎时,枝条不再茂盛。 我与树共存亡,可惜我们并非同根生。 曾经我有三个小弟弟,他们英俊而有才华,难以详细讨论。 国家遭遇困难时,他们全都离我而去,反而让我这个愚笨的人存活下来。 虽然我有好友,但终究念念不忘骨肉之恩。 你看不见那蒲苇丛中,鸿雁们一起飞翔。 两只雁飞向天空,孤雁却无人可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诗中“寄生在高树”比喻诗人与兄弟的关系,而“树枯枝不繁”则暗示了兄弟的早逝。后文通过对比“友朋好”与“骨肉恩”,强调了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最后以鸿雁的飞翔比喻兄弟的分离,孤雁的形象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兄弟和国家的深情厚意。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