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竹歌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此君:代指竹子。
  • 伟特:奇特出众。
  •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从早到晚,整天。
  • 碧光:青绿色的光芒,此处指竹子的翠绿之色。

翻译

竹子的气节极其雄伟奇特,让人喜爱得难以割舍。我走遍有山水且生长着竹子的地方,也不管那主人认不认识。从早到晚看竹子也看不够,感觉那翠绿的光芒都穿透了我的双眼。有一天心中空灵之时,我便回去,(竹子)挺起身姿特立独行,化作了美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竹子的热爱与赞美。诗的开头就强调了竹子气节的伟大奇特,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程度。接下来描述了诗人遍寻有竹的山水之地,不顾及主人是否相识,表现出对竹子的痴迷。“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整天观看也不觉得满足,甚至觉得竹子的翠绿之色都能穿透双眼,可见其对竹子的观察之细致,感受之深刻。最后两句“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带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竹子在诗人心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当诗人心灵达到空灵的境界时,竹子似乎也升华成了美玉,体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郑思肖

郑思肖

宋末元初诗人、画家,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字所南,号忆翁,一号三外野人。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叩阙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苏州),寄食城南报国寺。坐卧未尝北向,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善诗。工墨兰。自易代后,所画的兰花,花多叶稀,不画土根。卒年七十八。其诗多表现怀念故国的浓厚感情,真挚动人。有诗集《心史》,旧无传本,明末得自苏州承天寺井中,有铁函封缄,世称“铁函心史”。另有《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3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