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一犁春雨图后

· 刘过
阿耘无田食破砚,奉亲日籴供朝饭。 有田正恐拙把犁,何得更为图画看。 汝父名汝汝当知,有田无田未可期。 有田不耕汝懒病,无田画田真画饼。 画田之外乃画牛,捕捉风影何时休。 头上安头入诗轴,全家不应犹食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耘:指画家的孩子。
  • 破砚:残破的砚台,暗示家境贫寒靠文墨难以维持生计 。
  • 奉亲:侍奉双亲。
  • 日籴(dí):每天去买粮食。:买进粮食。
  • 拙把犁:不擅长使用犁耕种,拙:不熟练。
  • 画饼:比喻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虚构的事物。
  • 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文中指在画面上反复添加不必要的元素。

翻译

阿耘没有田地,只能依靠卖文谋生,连一方破砚都快靠它“吃”完了,每天要去买粮才能供全家吃得上早饭 。就算真有了田地,只怕也不擅长使用犁具去耕种,又何必把这样的场景画成图画来看呢 。你父亲给你取名你应当明白其中含义,有没有田地还说不定呢。要是有田却不耕种,那就是你犯懒病了,没有田地却画出田来,这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画里除了画田还画牛,这样追寻不切实际的虚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如此反复添加些多余的东西到画里还成了诗轴,若真以此能换来生活富足,全家就不应该还只能喝着粥度日呀。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视角对一幅《一犁春雨图》展开评说。首联通过描述“阿耘无田食破砚”“日籴供朝饭”,生动呈现出画家生活的困窘。颔联与颈联以假设和对比,“有田恐拙把犁”“有田不耕汝懒病,无田画田真画饼”,辛辣地讽刺了画作中不切实际的内容,暗指光有美好的描绘,却解决不了生活的实际困境。尾联“头上安头入诗轴,全家不应犹食粥”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此类空有形式、虚幻不实的创作,无法改变艰苦的生活状况。全诗语言直白犀利,用讽刺的笔触,从生活实际出发,揭示出艺术与现实的差距,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务实精神的倡导 。

刘过

刘过

刘过,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湖北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4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