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朝见

祥光浮动紫烟收,禁漏初传午夜筹。 乍见扶桑明晓仗,却瞻阊阖觐宸旒。 一痕斜月双龙阙,百叠春云五凤楼。 潦倒江湖今白发,可能供奉殿东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
  • 祥光:祥瑞的光。
  • 紫烟:紫色瑞云。
  • 禁漏:宫中计时的漏刻。
  • 午夜筹:指午夜的时刻。
  • 扶桑:神话中日出的地方。
  • 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
  • 宸旒(chén liú):帝王冠冕前后的玉串。
  • 双龙阙: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 五凤楼:古楼名。

翻译

祥瑞的光浮动着紫色瑞云渐渐收敛,宫中的漏刻刚刚传来午夜的时刻。猛然见到太阳从扶桑处升起照亮了清晨的仪仗,又望见天门去朝见帝王的玉串。一弯斜月挂在双龙阙上,层层叠叠的春云笼罩着五凤楼。穷困潦倒于江湖如今已满头白发,哪里还能在宫殿东边被供奉任用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午门朝见时的情景和感受。诗的开头通过“祥光浮动紫烟收”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接着描写了一系列宫廷的景象,如扶桑明晓仗、阊阖、宸旒、双龙阙、五凤楼等,展现出宫廷的宏伟和华丽。然而,后面又转折到自己如今的潦倒状态,感叹岁月流逝和自己的不得志。全诗在景色描写和个人情感表达之间切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