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旱
鸣鸠唤雨知唤晴,水车夜啼声彻明。
乖龙懒睡未渠醒,阿香推热呼不应。
下田半湿高全坼,幼秧欲焦老差碧。
书生所向便四壁,卖浆逢寒步逢棘。
还家浪作饱饭谋,买田三岁两无秋。
一门手指百二十,万斛量不尽穷愁。
小儿察我惨不乐,旋沽村酒聊相酌。
更哦子美醉时歌,焉知饿死填沟壑。
水车哑哑止复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鸠:斑鸠。
- 乖龙:传说中的孽龙。
- 阿香:神话传说中的推雷车的女神。
- 渠:第三人称代词,他。
- 坼(chè):裂开。
翻译
斑鸠鸣叫既能唤来雨水又能知晓晴天,水车在夜里发出声响直到天明。那孽龙偷懒贪睡还没有完全醒来,阿香推动雷车热气腾腾它也不回应。下到田里一半是湿的而高处全都裂开了,幼小的稻秧将要枯黄而老的稻秧还稍微青碧。书生所面对的就是家徒四壁,卖酒浆时遇到寒冷走路也遇到荆棘。回到家中随意地计划着能吃饱饭,买田地三年中有两年都没有收成。一家有一百二十人,万斛粮食也衡量不完这无尽的愁苦。小孩子察觉我神情凄惨不快乐,很快就买来村中的酒姑且一起对饮。再吟诵杜甫醉酒时写的诗歌,哪里知道饿死会填满沟壑。水车发出哑哑的声音又停止又响起。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困境。诗中通过鸣鸠、水车、乖龙、阿香等形象的刻画,展现出自然现象与现实状况的交织。既写出了干旱下田地的干裂和秧苗的惨状,如“下田半湿高全坼,幼秧欲焦老差碧”,突显出灾情的严重,又描写了书生及百姓生活的艰难,如“书生所向便四壁,卖浆逢寒步逢棘”,体现了贫困的无奈。最后通过家人间的互动,如与小儿饮酒、吟诵杜诗等细节,加深了这种愁苦的氛围,让人对百姓在旱灾下的苦难有了深刻的感受。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饱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