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泽国:多水的地区,这里可能指南京(北宋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当时地理环境等被作者看作多水之地 )。
- ****旌麾(jīng huī):军中指挥用的旗帜,这里代指在南京任职。
- 十几秋:十几年。秋常用来代指年。
- 一封:一封信。
- 辱青眸:承蒙对方垂青、关注。辱是谦辞,青眸表示对人的重视。
- 吹嘘:这里指受到对方的赏识和夸赞犹如春风吹拂小草般温暖。
- 倚傍长松:长松象征着地位高、有威望的人,表示自己希望依靠得到荫庇等。
- 谩劳:徒然劳神 。
- 闽士:福建一带的人士。
- 召还:被召回朝廷等。
- 宋王州:代指南京 ,南京又称睢阳,宋州等,北宋时期有宋王等相关封王在此等相关称呼。
- 宿源洞:具体位置不详,从诗推测可能是当地一个景点。
- 南湖:可能是指当地的一片湖泊区域。
- 双溪:或指两条溪水,也可能代指当地的一个地方风景。
- ****不(fǒu):同“否”,表疑问。
翻译
您在那多水的南京任职已经十几年了,我曾经寄出的一封信,承蒙您垂青关注。您当年对我的赏识夸赞,那如春风般的恩情至今还在;我渴望倚傍您这棵大树的梦想也从未停止啊。福建等地的人士徒然为此劳神议论,如今您被召还虽暂且安置在南京。在宿源洞边,南湖之上,不知道您在这如双溪般的美景之地是否快乐呢?
赏析
这首诗是黄裳写给南京留守的作品,全诗情感真挚且委婉含蓄。开篇写南京留守在当地任职之久,以及自己曾修书承蒙对方重视,奠定了诗中感激与敬重的基调。“吹嘘寸草风犹在,倚傍长松梦未休”运用比喻手法,将对方的赏识之恩比作温暖的春风,将自己渴望得到庇护依赖对方的心态比作倚傍大树 ,生动地刻画了自己对南京留守的感恩与期待。中间两联提到地方人士的议论以及对方召还后的安排,体现出官场的一些复杂情形以及作者对此的微妙态度。最后尾联着眼于南京当地的自然景色,以询问对方是否快乐表达出对其的关怀与祝愿,使情感更加细腻婉转。整首诗用词较为典雅,巧妙地融合叙事、抒情,字里行间既展现出作者个人的心境,也隐隐透露了当时的人际与官场关系,是一首富有内涵的酬赠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