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桃源渡寄端叔

桃源渡头鸡一鸣,舟子夜起趋南行。 泯泯河流浮落月,萧萧岸木警秋声。 依人翡翠霜翎重,拂棹芙蓉露蕊轻。 为报旧游朝士说,天街何似此中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桃源渡:地名。
  • 端叔:人名。
  • 泯泯:水势盛大的样子。
  • 萧萧:形容草木摇落之声。
  • 翡翠:一种鸟。
  • 霜翎:白色的鸟羽。
  • (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翻译

在桃源渡这个地方,鸡叫了一声,船夫在半夜起来朝着南方行进。浩大的河流上浮动着西沉的月亮,草木摇落发出声音警示着秋天的到来。依附于人的翡翠鸟那白色的羽毛显得很沉重,轻轻拂过船桨的芙蓉花上挂着轻盈的露水花蕊。替我告诉曾经一起交游的朝中人士说,京城的街道哪里像这里这样清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桃源渡头的清晨景象以及行舟所见所感。诗中以鸡鸣人起开始,展现了一种动静结合之美,河流浮月、岸木秋声营造出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对翡翠鸟和芙蓉花的描写细致入微,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最后通过与京城天街对比,突出了桃源渡这里的清幽宜人。全诗意境幽远,语言优美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这方幽静之地的喜爱和对尘世喧嚣的对比感悟。

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