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宿迁解缆一日夜达山东境

· 玄烨
千里南程几日回,轻舟直下溯潆洄。 天风更假帆樯便,一夕山东境上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解缆(jiě lǎn):解开系船的缆绳,指开船。
  • 潆洄(yíng huí):水流回旋的样子 。
  • 假(jiǎ):凭借,借助。
  • 帆樯(fān qiáng):船帆与桅樯,常指船。

翻译

这千里的南方行程不知几日能够返回,轻快的小船径直而下,在回旋的水流中逆流而上。上天刮起的风更是借助有利的船帆,一个夜晚就来到了山东境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乘船从宿迁快速前往山东的行程。开篇一句“千里南程几日回”,以疑问的形式引发对行程速度的思考 ,有悬念之感。“轻舟直下溯潆洄”中“轻舟”写出了船行的轻快,而“溯潆洄”却又表明是逆流而上,在回旋的水流中前进,体现出航行的不易。后两句“天风更假帆樯便,一夕山东境上来”则笔锋一转,借助上天刮起的风,让船帆得以借势,在一夜之间就抵达山东,展现出诗人行程的迅速,在诸多不易中依靠天风的助力达成目标,有一种潇洒、豪迈之感。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既有对旅途艰难的刻画,又有凭借自然之力快速抵达的欣喜,简洁的文字中流淌着诗人的豁达胸怀以及对自身行程的一种记录与感慨。

玄烨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鳌拜掌实权,八旗勋贵得势。六年,亲政。八年,逮捕鳌拜,革职禁锢。从此政治渐趋宽厚,永禁圈地,饬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军攻灭云南南明永历政权,然三藩割据,尾大不掉;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郑氏台湾政权亦与清朝对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吴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使施琅统兵攻台,消灭郑氏政权。旋设台湾府、县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围攻雅克萨,驱逐俄国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后因准噶尔部叛乱,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亲自领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极少数贵族分子勾结准部叛乱。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于此大为加强。在位时开博学鸿词科,修《明史》、《一统志》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重用汉臣徐乾学。亲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经史理学之外,又从西洋传教士习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对本国士人,仍以科举取士,提倡程朱理学,而未尝推广西学知识。曾六次南巡,开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对人民负担情形,比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从该年起所生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晚年吏治积弊渐多,诸子各树党羽,政局日趋复杂。卒谥仁皇帝。 ► 11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