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元旦

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 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 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 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卯:中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 52 年称“乙卯年”。
  • 沧溟:大海。
  • 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 华发:花白的头发。
  • 萧萧:形容头发稀疏、凋零的样子。
  • 节叙迁:指季节依次更替变化。
  • 潦倒:指举止散漫、不自检束;颓丧、失意。

翻译

大海之上每天都有紧急的军事情报传来,头发花白稀少而时节依次变迁。时间无法追回如同逝去的流水,如今老迈到这样的地步况且还有战火。随意地抛开旧的日历换上新的日历,却在衰老的年纪回忆起少年时光。虽然失意却不妨碍诗笔还在,在早晨的窗前调和墨汁书写新的篇章。

赏析

这首诗以时光的流逝和局势的动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时光匆匆不可追、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又有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对诗歌创作热情的坚韧。“沧溟日日羽书传”描绘出当时局势的紧张,“老今如此况烽烟”则体现了诗人面对衰老和战乱的双重困扰。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依然能以诗寄情,“潦倒不妨诗笔在”展现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也显示出他内心的一份坚守与寄托。整首诗语调略显沉郁,但也透露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