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

东河气高地常冷,越客入山愁目瞑。 蹇驴破帽闯驿门,敝屋疏篱耿灯影。 更阑藉草始一寐,夜半雪来初未省。 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 鸡鸣起看眼生花,睡熟山童呼不醒。 积深巳觉拥蓝关,势远直疑沾庾岭。 穿檐入隙如有求,塞户填阶岂须请。 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乐事偏宜壮士猎,清气先入诗家茗。 平铺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 空山难行无客到,高卧闭门终日静。 春来一月尚严凝,天上何人调九鼎。 半生对雪走四方,奇绝爱此林壑景。 长松压重龙虎怒,巨石罗陈□□整。 北风末势更飘扬,斜照馀辉愈光烱。 南望殊怜京阙遥,西顾颇觉归途永。 未须玩物遽忧患,有形易化皆幻境。 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峰翠相并。 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饥寒非不幸。 莫将诗句效苏公,淮阴讵肯侪哙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河驿:地名。
  • 值雪:正遇上降雪。
  • 次……韵:依照别人诗词的韵脚来和诗。
  • 茅长史:人名,长史是官职。
  • 白战体:一种作诗的限制体裁,禁用某些字及相关词汇。
  • 越客:来自越地的客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 愁目瞑:因忧愁而闭目,形容心绪不佳 。
  • 蹇(jiǎn)驴:跛脚的驴子。
  • 闯驿门:闯进驿站的门。
  • 耿灯影:孤零零的灯光。耿,明亮、孤零零的样子 。
  • 更阑:更深夜尽之时。
  • 藉草:以草为席 。
  • 初未省(xǐng):开始并没有察觉。省,察觉、知道。
  • 恍讶:恍惚惊讶。
  • 宛同:好像。
  • 乌绕树:乌鸦绕着树飞 。
  • 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这里可能用“雪拥蓝关”的典故(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雪拥蓝关马不前” )形容雪大。
  • 庾(yǔ)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 泛梗:随波漂流的树枝。
  • 乐事:快乐的事情。
  • 清气:清新的气息。
  • 诗家茗:诗人所品的茶。
  • 险夷:危险和平坦。
  • 掩瑕眚(shěng):掩盖瑕疵和过错。瑕,玉上的斑点;眚,过失。
  • 严凝:严寒凝结。
  • 调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以“调鼎”比喻治理国家。
  • 林壑:山林沟壑。
  • □□:此处有缺字,无法准确理解含义。推测可能是形容巨石罗列整齐或有某种姿态的词语。
  • 光烱(jiǒng):光明、明亮。
  • 殊怜:特别怜惜、感慨。
  • 京阙:京都、京城。
  • 未须:不必。
  • 遽(jù)忧患:马上就忧愁担心。遽,立刻、马上。
  • 阴翳(yì):阴霾。

翻译

东河这个地方地势高,天气常常寒冷,我这个来自越地的客人进入山中,满心忧愁只想闭目。骑着跛脚的驴子,戴着破旧的帽子,闯进了驿站的大门,破旧的屋子、稀疏的篱笆,只有那孤零零的灯影相伴。

夜深了,我以草为席好不容易才睡去,半夜里雪花飘来我一开始都没察觉。早晨窗户明亮,我恍惚惊讶以为是乌鸦绕着树飞,身子倦怠得就像青蛙趴在井里一般。

鸡叫了我起身查看,眼睛还花着,睡熟的山童怎么叫都叫不醒。积雪深厚得感觉都能像蓝关那样困住行人,这雪势远得真怀疑连庾岭都被它沾染。

雪花穿过屋檐、钻进缝隙,仿佛有所诉求,塞满门户、填平台阶根本不须谁来邀请。瓦沟上的雪早早滴下化成炊烟的水汽,水面上的雪难以消融是因有随波的树枝。

这雪天里快乐的事最适合壮士去打猎,清新的气息也最先融入诗人品的茶中。它平铺开覆盖住道路,把危险和平坦都混在一起,笼罩了天地,掩盖了所有的瑕疵和过错。

空山因为雪难行,没有客人到来,我高卧在屋中,关闭门户,一整天都很宁静。春天都过去一个月了,天气还是这般严寒。天上是哪位在掌管国家大事呢(令天气如此)?

我半生对着雪花走遍四方,最喜爱这山林沟壑的奇绝雪景。高大的松树被厚重的雪压着,好似龙虎发怒,巨石罗列,姿态齐整(大致推测语境)。

北风到最后势头更飘扬,傍晚斜照的余晖却更加明亮。向南望去,特别感慨京城是那么遥远;向西看看,也觉得回家的路途漫长。

不必因为赏雪玩物就马上忧愁,一切有形状的东西都容易变化,不过都是虚幻的景象罢了。到了明天阴霾都会被扫除干净,天边的那些山峰翠绿相连。

趁着兴致舒展开眉头笑一笑吧,人生有点饥寒也算不得什么不幸。不要拿诗句去效仿苏轼(原注可能与苏轼写雪有关的典故情境 ),我怎么肯与平庸之辈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围绕在东河驿遇雪展开,描写细致入微且富有意境。开篇点明东河寒冷,以“越客愁目瞑”营造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氛围。接着用“蹇驴破帽”“敝屋疏篱”描绘出自身境遇的艰难和驿站环境的简陋,而“耿灯影”更添孤寂之感。

描写雪来时,从不知觉到晨起所见,通过“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等生动比喻,让人身临其境之感。诗中对雪的描写丰富多彩,“积深已觉拥蓝关,势远直疑沾庾岭”夸张地写出雪的深厚和势力的广阔;“穿檐入隙如有求,塞户填阶岂须请”赋予雪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极为灵动。

除写景外,融入诸多人生感慨。“乐事偏宜壮士猎,清气先入诗家茗”展现出雪天不同人有不同的乐趣;“平铺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思考;“南望殊怜京阙遥,西顾颇觉归途永”流露出对京城和归途的复杂情感。最后以乐观之语结尾,“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峰翠相并”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饥寒非不幸”带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语言质朴又富有感染力,在描绘雪景过程中,巧妙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对人生和国家的诸多思考,是一首兼具写景抒情与哲理内涵的佳作 。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