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行(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注释
- ** 嗟哉(jiē zāi)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 ** 铮铮 **:金属撞击发出的响亮声音,形容刚强正直。
- ** 抑何 **:多么。
- ** 安知 **:怎么知道。
- ** 柔绕指 **:即绕指柔,形容柔软得可以绕在手指上,这里指钢铁经火炼后变得柔软,比喻人在某些情况发生巨大改变。
- ** 噫吁乎 **:感叹词,同“噫吁嚱”,表示惊叹、感慨等强烈感情。
- ** 行百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努力坚持。
- ** 晚节 **:指人到晚年的气节操守。
- ** 投荒 **: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
- ** 溢青史 **:名声在史书上流传。溢,充满、传扬。青史,史书。
- ** 引剑 **:持剑。
- ** 须臾 **:片刻,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 ** 适从何来 **:刚刚从哪里来。适,刚才。
- ** 集于此 **:聚集在这里 。
- ** 大衔 **:高官的头衔。
- ** 赫赫 **:显著盛大的样子。
- ** 书铭旌(míng jīng) **:在铭旌上书写,铭旌是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 ** 邓绾(wǎn) **:北宋官员,以追逐名利、善于迎合著称。
- ** 好官曾几时 **:做上令自己满意的官职能有多久呢。表示对追逐名利者的嘲讽。
- ** 冷齿 **:耻笑,使人齿冷有轻蔑、厌恶之意。
翻译
钢是由铁冶炼而成,那铮铮作响的样子是多么美好啊!谁能想到经过烈火锻炼后,竟然变得柔软可以绕在手指上。唉呀!这就如同走一百里路,走到九十里才算是一半,人到晚年要坚守操守是如此的艰难。你难道没看到那扶风的大儒、宫廷里的才子,如果当时真的是因被流放到荒远之地而死,那他的贤名不就在史书上更加传扬了吗?左手拿着地图,右手握着剑,人生改变气节竟然只在片刻之间。刚刚从哪里来又聚集在这里,原来是被那逼迫人的富贵诱惑才这样。显赫盛大的高官头衔写在铭旌之上,这位大人最终葬在了咸阳了。邓绾追逐名利当了好官又能有多久呢?如今人们嘲笑像这样的人,真是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轻蔑与厌恶。
赏析
这首诗是丘逢甲在戊戌年间创作的。诗人以钢与铁为比喻开篇,钢原本坚硬如铁,铮铮作响,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初始状态,但经火炼后变得绕指之柔,借此暗示人在经历各种境遇时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节操方面的转变。
“行百者半九十里,晚节末路之难乃如此”一句,则直抒观点,强调人生到了后半段坚守原则和节操的艰难,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劝诫,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总结。
诗中通过提及“扶风大儒宫中才子”,假设其若保持气节以投荒死的结果,突出了坚守气节能流芳青史。而“左手抚图右引剑,人生变节须臾耳”鲜明地描绘出了人变节之轻易、迅速,展现出对那些轻易改变自己操守之人的不满与批判 。
诗中还借“邓绾”等人事鲜明地讽刺了那些为求富贵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人,如“邓绾好官曾几时?人笑褚公今冷齿”,以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追名逐利之人的强烈批判,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气节、操守等价值观的重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