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三首 其一

· 贝琼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
  • 贝琼:元末明初诗人。
  • 蒲草(pú cǎo),水生植物。
  • :侵入、进入。
  • 沉溺,入迷(dān)。这里“耽酒”指沉溺于饮酒。
  • :精巧、精妙。这里“诗工”指诗写得精巧。

翻译

浑然不知春天已经悄悄过去,整整一个月都沉浸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之中。蒲草还很短,刚刚蔓延到水边,花儿已经残败,却还遭受着风的吹打。生病之后怀疑是过度沉溺饮酒的缘故,穷困潦倒之际却感觉诗作愈发精巧了。虽然听力有所下降,但听到黄莺欢快的叫声仍满心欢喜,它翩翩飞落到了我那简陋草屋的东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诗人在寒食时节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开篇“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用春雨淹没时光,形象地表达出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颔联“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通过描绘蒲草初生、落花残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略带凄凉的氛围,寄寓着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颈联“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则由景转至诗人自身,生病可能是饮酒过多所致,在穷困之中诗艺却更加精湛,隐隐透露出诗人于苦难中坚守自我的心态。尾联“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是诗中的一抹亮色,即便听力受损,听到莺语仍心生喜悦,展现出诗人对生活中微小美好的珍视,在落寞中依然对生活怀有期待,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字句之间,耐人寻味 。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