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朝暾

一道长江接海门,扶桑影动浴朝暾。 铜盘向立仙人掌,金柱中撑玉女盆。 出水赤乌衔火跃,随潮白马挟雷奔。 负暄亦有矶头老,欲效微芹献至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暾(tūn):早晨刚升起的太阳,指旭日。
  • 扶桑:神话中太阳栖息的大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
  • 铜盘:即铜制的承露盘,汉武帝所作,立在仙人掌上。 仙人掌:这里指铜仙人像举起的手掌。
  • 玉女盆:汉武帝于建章宫造神明台,上有铜铸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高空露水称玉女盆。
  • 赤乌:传说中的神鸟,这里代指太阳 。
  • 负暄(xuān):冬天晒太阳取暖。 矶头: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
  • 微芹:微薄的礼物,自谦之词 。至尊:指皇帝 。

翻译

长长的长江与海门相连,在那海门之外,扶桑的影子轻轻晃动,一轮朝阳正从水中缓缓升起。铜盘在仙人掌上稳稳直立,金柱于中央支撑着玉女盆。一轮红日如出水的赤乌,衔着火球跳跃而出;涌动的潮水如同白马奔腾,裹挟着雷声汹涌而来。即使是江边晒太阳的老者,也想着献上如微薄芹菜般的心意,以表对皇帝的忠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东海日出美景。开篇“一道长江接海门,扶桑影动浴朝暾”,便营造出宏大的画面感,将长江、海门与日出景象相融合,展现出开阔壮观的视野。中间两联“铜盘向立仙人掌,金柱中撑玉女盆。出水赤乌衔火跃,随潮白马挟雷奔” ,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将日出时的光芒四射和潮水汹涌之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赤乌衔火、白马挟雷等意象充满了动感与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的末联“负暄亦有矶头老,欲效微芹献至尊”则从眼前的壮丽自然景象,转到人间之情,表达了普通百姓对皇帝的爱戴和忠心,使诗在雄浑大气中又增添了一份人情的温度,全诗将写景与情感自然融合,展现出宏大且丰富的意境。

高得旸

名一作德旸。明浙江钱塘人,字孟升,号节庵。迁居临安。洪武间,有司以文学荐,三为校官。永乐初,擢为宗人府经历,充《永乐大典》副总裁。九年,以解缙案,连累下狱,瘐死。有《节庵集》。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