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箭头歌

· 胡奎
战长平,四十万人同日坑。 古苔蚀血铜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 空遗黄金镞,不射秦时鹿。 西出咸阳门,哀哀鬼夜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平:地名,在今山西高平西北,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
  • :动词,活埋。
  • ****苔(tái):苔藓侵蚀。
  • 铜花青:指铜锈呈现出的青色。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 簳(gǎn):箭杆。金簳:金属制成的箭杆。
  • 摧白翎:损坏了白色的箭羽。摧,损坏;翎,鸟的羽毛,这里指箭羽 。
  • 镞(zú):箭头。
  • 秦时鹿:这里用“逐鹿”的典故,“鹿”象征统治权,“不射秦时鹿”就是不能为秦国争夺统治天下的权力。
  • 咸阳门:咸阳城的城门。咸阳是秦朝都城。

翻译

在那长平之地展开过惨烈大战,四十万人在同一天被无情活埋。古老的苔藓侵蚀着染血的箭头,铜锈已经泛出了幽幽的青色,历经千年金属箭杆已经损坏,白色的箭羽也已凋零。只空留下那金色的箭头,它再也无法射出,去角逐秦朝曾追逐的天下大权。当往西走出咸阳城门,夜晚能听到凄惨的鬼魂哭声。

赏析

这首《长平箭头歌》以凝重的笔调描绘出长平之战这一惨烈历史事件。开篇“战长平,四十万人同日坑”,直接点明主题,以简洁而震撼的语言诉说了长平之战的残酷结局,四十万生命的陨落令人扼腕叹息。之后通过描写“古苔蚀血铜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从细节入手,生锈的箭头、损坏的箭杆箭羽,这些历经沧桑的物件,都是那场战争的见证,它们默默伫立千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空遗黄金镞,不射秦时鹿”一句,巧妙借用“逐鹿”典故,既暗指战争的失败,那些曾经用于争战的武器如今已失去意义,又表达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西出咸阳门,哀哀鬼夜哭”收尾,营造出一种阴森哀怨的氛围,仿佛能听见战争中亡灵的痛苦哭声,既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悲剧和创伤,也引发读者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是一首借古抒怀的佳作。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9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