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栖迟:游玩休憩。
- 邱:同“丘”,土山。
- 赤米:一种劣质米。
- 款段:马行迟缓貌,借指马。
翻译
偶尔来到这湖上已经是第三个秋天了,便可以在这里游玩休憩一直到老在这一座山丘。红米白盐就已经足以生活,面对青山绿野原本就没有什么别的奢求。傍晚的时候赶着柴车遇到了陶渊明,春季里骑着慢行的马碰到了秦少游。和鸟兽同群生活终究不忍心,四处奔波也不是为自己图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种自在悠闲、安贫乐道、不追逐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诗歌开篇表明在湖上已三年,体现了其对这片地方的喜爱和留恋,觉得足以在此终老。“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体现其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后面用“元亮”(陶渊明)和“少游”来暗示自己对他们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认同。最后表达了自己与鸟兽为群却有着更高精神追求,并非单纯为己身谋利。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精神追求。

顾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最后定居华阴。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卒于曲沃。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著作繁多,而毕生心力所注,在《日知录》一书,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 4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