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惠泉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潨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坼(chè):裂开。
- 萦回:盘旋、回旋。
- 肝膈(gé):人的内脏。这里比喻泉水清澈见底,像能看见人的内脏一样。
- 潨(cōng)泻:急流倾泻。
- 滟滟(yàn yàn):水满的样子。
翻译
泉水从高处源头发源,顺着石头的脉络向下流淌。 众多的白色泡沫胡乱翻涌,隐约可见青色的山崖裂开。 泉水盘旋回绕形成曲折的水池,清澈得能看清底部,如同能看见人的内脏。 急流倾泻成为长长的溪流,奔腾的水流使得青蛙和蝈蝈也随之动荡。 泉水刚开始涌出时连碗都装不满,渐渐流去时已经如同丝帛一般宽广。 传闻在这座山中,神奇的泉水因为懒得招致贬谪。 它不能招致雷雨,只是荡漾着满满的碧绿水光。 于是使得山前的人们,千年来都能灌溉稻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门惠泉的景色和特点。诗的开头描写了泉水的源头和流淌的情景,通过“白沫乱”“苍崖坼”等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泉水的活力和周围环境的奇特。接着,诗人描述了泉水形成的曲沼和清澈的水质,以及其最终汇聚成溪流奔腾而去的景象。诗中用“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泉水流量的变化。后面提到惠泉虽无招致雷雨的神奇能力,但它的碧水却能为人们灌溉稻麦,体现了惠泉的实用价值。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清新,将惠泉的特点和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其造福人类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