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一 留春

花恨月恼。 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 闲事不关心,算四时皆好。 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 须痛饮,莫放欢情草草。 年少。 尚忆瑶阶,得隽寻芳,骖驔东城,适见垂鞭,酕醄南陌,又逢低帽。 莺花荡眼,功名满意,无限嬉游,荣华事、如梦杳。 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 为春醉倒。 愿花更好。 春休老。 开口笑。 占醉乡、莫教人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恨月恼:为花与月而烦恼遗憾,意思是对美好事物易逝感到惆怅。
  • 轩(xuān):有窗的小屋。
  • 春台登览:春天登上高台游览。
  • 得隽(jùn):得意,这里指惬意地享受。
  • 骖驔(cān diàn):马奔跑的样子,这里指策马前行。
  • 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样子。
  • 荣华:荣耀富贵。
  • 醉乡:指沉醉于酒的境界。

翻译

为花谢月缺感到烦恼遗憾。更何况夏天有清凉的微风,冬天轩窗前有洁白的雪。闲事都不放在心上,觉得一年四季都十分美好。人们向来都说,春天登台览景,大家心意大多相同,常常只是可惜春天匆匆就过去了。一定要尽情痛饮,不要让欢乐的时光匆匆而过。

年轻时,还记得在如玉般的台阶上,惬意地去寻觅春芳。骑马在东城奔驰,偶然瞧见身姿潇洒垂着马鞭的人;在南郊的道路上喝得大醉,又遇到帽檐低垂的友人。那美好的莺花令人眼花缭乱,功名顺遂心意,有无尽的欢乐嬉游时光。但荣华富贵就像一场渺茫的梦。曾为富贵如浮云般虚幻而心中感慨,也曾为之萦绕心怀。此刻为春天而沉醉,希望花儿能开得更娇艳。希望春天不要轻易老去。尽情开口欢笑吧。独自占据这沉醉的美好时光,别让别人打扰。

赏析

这首词围绕留春这一主题展开。上阕开篇以“花恨月恼”奠定了对美好易逝的感伤基调,即便夏凉冬雪,四季各有美好,人们却总是对春天格外眷恋,感叹春易过,所以劝人痛饮珍惜欢情。下阕回忆年少时的欢乐时光,在春天里寻芳嬉戏、四处游逛,那时既享受自然又体验到功名得意。然而转而意识到荣华如梦,富贵如浮云,最终还是回归到为春沉醉,期望春长在,尽情欢笑,独占醉乡的心境中。整首词情感复杂而细腻,既有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怀,又有看透荣华后的豁达,在珍惜与释怀之间交织出独特的情感乐章 。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