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 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 云水元无住,风尘信所之。 睦州勤奉养,江革备艰危。 掌钥钟山下,传灯鄂渚湄。 剩翻龙藏典,几咏《鹤楼》诗。 深慨丛林废,真成一木支。 铜仙频阅世,铁佛重开基。 法几雕文具,灵幡刺綵丝。 云钟晨缥缈,月殿夜参差。 已悟无生法,还兴罔极悲。 他乡流徙远,先垄奉迁迟。 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 望云双泪泻,计日寸心驰。 官柳催飞锡,昙花侑奠仪。 既明埋玉理,岂是系珠痴。 定应眠牛兆,毋生触鹿疑。 春晖怜旧线,秋露荐新祠。 生死俱无憾,诸方起孝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襄汉:指襄阳和汉水,襄阳位于汉水之滨。
  • 扬波:波浪翻滚,比喻动荡不安。
  •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 避地:逃避战乱的地方。
  • 行行:走着不停。
  • 礼名师:尊敬有学问的僧人。
  • 云水:比喻行脚僧或游方道士居无定所。
  • 风尘:比喻旅途劳顿。
  • 信所之:随意前往。
  • 睦州:地名,今浙江建德。
  • 勤奉养:辛勤供养。
  • 江革:江边的革新,比喻艰难的环境。
  • 备艰危:准备面对艰难和危险。
  • 掌钥:掌管钥匙,比喻管理寺庙。
  • 钟山:山名,在南京。
  • 传灯:佛教用语,指传授佛法。
  • 鄂渚:地名,今湖北鄂州。
  • :水边。
  • 龙藏:佛教经典。
  • 鹤楼:指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
  • 丛林:比喻佛教界。
  • 一木支:比喻力量薄弱,难以支撑大局。
  • 铜仙:铜铸的佛像。
  • 铁佛:铁铸的佛像。
  • 法几:放置佛经的几案。
  • 灵幡:佛教中用来引导亡灵的幡。
  • 刺綵丝:用彩线绣制。
  • 云钟:高悬的钟。
  • 月殿:月光下的佛殿。
  • 无生法:佛教认为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
  • 罔极悲:无尽的悲伤。
  • 先垄:祖先的坟墓。
  • 澒洞:深邃的洞穴,比喻深远的思考。
  • 旋归:返回。
  • 望云:望着云彩,比喻思念远方。
  • 飞锡:僧人远行的比喻。
  • 昙花:佛教中指短暂而美丽的花。
  • 侑奠仪:辅助祭祀的仪式。
  • 埋玉理:埋葬珍贵的玉,比喻处理重要事务。
  • 系珠痴:比喻执着于无用的事物。
  • 眠牛兆:牛在睡眠中预示的吉兆。
  • 触鹿疑:触碰到鹿而产生的疑虑。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
  • 秋露:秋天的露水,比喻对祖先的敬意。
  • 荐新祠:向新祠堂献祭。
  • 诸方:各地。
  • 起孝思:激发孝心和思念。

翻译

在襄阳和汉水波涛汹涌的日子里,我在四方各地逃避战乱。我随着年迈的母亲,每到一个地方都尊敬地拜访有学问的僧人。我像行脚僧一样居无定所,随意前往任何地方,旅途劳顿。我在睦州辛勤供养,准备面对江边的艰难和危险。我管理着南京钟山下的寺庙,在湖北鄂州传授佛法。我翻阅佛教经典,几次在黄鹤楼吟诗。我深深感慨佛教界的衰败,感觉自己力量薄弱难以支撑。铜铸的佛像见证了世事变迁,铁铸的佛像重新奠定了基础。放置佛经的几案雕有精美的图案,用彩线绣制的灵幡引导亡灵。清晨,高悬的钟声在云中缥缈,月光下的佛殿显得参差不齐。我已经领悟了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但仍然感到无尽的悲伤。我流离失所在他乡,祖先的坟墓迁移迟缓。深远的思考现在才刚刚平息,返回故乡是可以期待的。望着云彩,我的泪水双双落下,计算着日子,我的心飞驰。官柳催促我远行,昙花辅助祭祀的仪式。我已经明白了处理重要事务的道理,不再是执着于无用事物的痴人。我相信牛在睡眠中预示的吉兆,不再因触碰到鹿而产生疑虑。我怜爱春天的阳光,敬献秋天的露水给新祠堂。无论生死,我都没有遗憾,各地的人们都被激发了孝心和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动荡时期的流离生活和对佛教的深厚情感。诗中,“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展现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而“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则体现了作者的孝心和对佛法的尊崇。通过对“云水”、“风尘”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流浪生活的深刻体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佛教仪式和哲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与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也反映了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追求。

丁鹤年

丁鹤年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瘗废宅中。道既通,鹤年还武昌,痛哭行求,梦其母以告,踪迹得之。齧血沁骨,棺敛以葬。晚年屏绝酒肉,庐父墓以终其身,明永乐间卒。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戴叔能作《高士传》,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诗谓「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体」。澹居老人题《海巢集》亦云:「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鹤年家世仕元,诸兄之登进士第者三人,遭时兵乱,不忘故国。尝有句云:「行踪不逐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亦可悲也。录其诗为元季诸人后劲,而两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