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注释
- 襄汉:指襄阳和汉水,襄阳位于汉水之滨。
- 扬波:波浪翻滚,比喻动荡不安。
-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 避地:逃避战乱的地方。
- 行行:走着不停。
- 礼名师:尊敬有学问的僧人。
- 云水:比喻行脚僧或游方道士居无定所。
- 风尘:比喻旅途劳顿。
- 信所之:随意前往。
- 睦州:地名,今浙江建德。
- 勤奉养:辛勤供养。
- 江革:江边的革新,比喻艰难的环境。
- 备艰危:准备面对艰难和危险。
- 掌钥:掌管钥匙,比喻管理寺庙。
- 钟山:山名,在南京。
- 传灯:佛教用语,指传授佛法。
- 鄂渚:地名,今湖北鄂州。
- 湄:水边。
- 龙藏:佛教经典。
- 鹤楼:指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
- 丛林:比喻佛教界。
- 一木支:比喻力量薄弱,难以支撑大局。
- 铜仙:铜铸的佛像。
- 铁佛:铁铸的佛像。
- 法几:放置佛经的几案。
- 灵幡:佛教中用来引导亡灵的幡。
- 刺綵丝:用彩线绣制。
- 云钟:高悬的钟。
- 月殿:月光下的佛殿。
- 无生法:佛教认为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
- 罔极悲:无尽的悲伤。
- 先垄:祖先的坟墓。
- 澒洞:深邃的洞穴,比喻深远的思考。
- 旋归:返回。
- 望云:望着云彩,比喻思念远方。
- 飞锡:僧人远行的比喻。
- 昙花:佛教中指短暂而美丽的花。
- 侑奠仪:辅助祭祀的仪式。
- 埋玉理:埋葬珍贵的玉,比喻处理重要事务。
- 系珠痴:比喻执着于无用的事物。
- 眠牛兆:牛在睡眠中预示的吉兆。
- 触鹿疑:触碰到鹿而产生的疑虑。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
- 秋露:秋天的露水,比喻对祖先的敬意。
- 荐新祠:向新祠堂献祭。
- 诸方:各地。
- 起孝思:激发孝心和思念。
翻译
在襄阳和汉水波涛汹涌的日子里,我在四方各地逃避战乱。我随着年迈的母亲,每到一个地方都尊敬地拜访有学问的僧人。我像行脚僧一样居无定所,随意前往任何地方,旅途劳顿。我在睦州辛勤供养,准备面对江边的艰难和危险。我管理着南京钟山下的寺庙,在湖北鄂州传授佛法。我翻阅佛教经典,几次在黄鹤楼吟诗。我深深感慨佛教界的衰败,感觉自己力量薄弱难以支撑。铜铸的佛像见证了世事变迁,铁铸的佛像重新奠定了基础。放置佛经的几案雕有精美的图案,用彩线绣制的灵幡引导亡灵。清晨,高悬的钟声在云中缥缈,月光下的佛殿显得参差不齐。我已经领悟了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但仍然感到无尽的悲伤。我流离失所在他乡,祖先的坟墓迁移迟缓。深远的思考现在才刚刚平息,返回故乡是可以期待的。望着云彩,我的泪水双双落下,计算着日子,我的心飞驰。官柳催促我远行,昙花辅助祭祀的仪式。我已经明白了处理重要事务的道理,不再是执着于无用事物的痴人。我相信牛在睡眠中预示的吉兆,不再因触碰到鹿而产生疑虑。我怜爱春天的阳光,敬献秋天的露水给新祠堂。无论生死,我都没有遗憾,各地的人们都被激发了孝心和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动荡时期的流离生活和对佛教的深厚情感。诗中,“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展现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而“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则体现了作者的孝心和对佛法的尊崇。通过对“云水”、“风尘”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流浪生活的深刻体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佛教仪式和哲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与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也反映了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