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凉:今甘肃平凉市。
  • 萧条:寂寥冷落。
  • 王孙路:借指归隐之路。
  • 宛马:古代西域大宛所产的名马。宛,读作 wǎn。
  • 汉苑:汉代的园林。

翻译

春天的景色寂寥冷落白日西斜,在平凉的西北可以望见天涯。只有那长满青草的归隐之路,不再属于朱门的帝王之家。西域的好马像云一样聚集在汉苑,秦朝的士兵二月就奔走在胡沙之地。想要投笔从戎博取万里封侯,惭愧的是我谈论经学头发都已经有了白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平凉一带的景色和历史遗迹,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怀。诗的前两联写平凉春天的萧条景象以及王孙路的冷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后两联则通过宛马和秦兵的描写,展现出历史的波澜壮阔。最后表达出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无奈年龄渐长的矛盾心情。全诗意境深远,兼具历史感和现实感慨。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