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蛇吞鹿歌
一岛三千麋鹿场,甡甡出谷如牛羊。
台山不生白额虎,族类无忧牙爪伤。
野有修蛇大于斗,飕飕草木腥风走。
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
九岐璚角横其喉,昂霄下咽膏涎流。
狞蕃骇兽不相贼,奔窜林莽争逃钩。
我闻巴蛇吞象不烦咬,三岁化骨何阴狡。
尔鹿尔鹿甚微细,此蛇得之应未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甡甡(shēn shēn):众多的样子。
- 白额虎:老虎的一种,这里泛指猛兽。
- 修蛇:长长的蛇。
- 飕飕(sōu sōu):形容风声。
- 九岐璚(qióng)角:形容鹿角形状奇特且珍贵。
- 昂霄:高入云霄。
- 巴蛇吞象: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大象。
翻译
在一个岛屿上,这儿是三千麋鹿的活动场所,众多的麋鹿从山谷中走出,如同牛羊一般。
台山这里没有生出白额虎,鹿群不用担心被猛兽的牙爪所伤。
野外有一条比斗还粗的大蛇,它游动时草木间发出飕飕的风声,带着一股腥风。
大蛇气息升腾如火焰,喷出的黄云般的毒气,一条八尺长的花斑龙被它吞入巨口。
那形状奇特的珍贵鹿角横在蛇喉中,它高昂着头向云霄下咽,口水和油脂不断流淌。
原本凶猛的野兽们此时不再互相攻击,都争相逃窜到树林草丛中,躲避大蛇的追捕。
我听说巴蛇吞象不用费力去咬,三年后象骨才化掉,真是何其阴险狡诈。
你们这些麋鹿啊,你们是如此微小,这条大蛇吃了你们恐怕也不会饱。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巨蛇吞鹿的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麋鹿在岛上自由生活的情景,暗示了这里原本的平静与安宁。接着,通过描写没有白额虎的威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平静。然而,一条巨大的蛇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诗中对蛇的描写极具想象力,如“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等,生动地展现了蛇的凶猛与恐怖。后面提到巴蛇吞象的传说,更加凸显了蛇的贪吃和阴险。最后,诗人感叹麋鹿的弱小,以及大蛇的贪婪可能无法得到满足。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某些社会现象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