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乡梦:思乡的梦。
- 客愁:羁旅的愁思,这里指身处他乡的忧愁。
- 凉轩:凉爽的轩室,轩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 清砧(zhēn):指捣衣的声音,古时洗衣多在砧石上用棒槌捶打。“清”突出了声音在寂静环境中的清晰、悠远。
- 恼乱:烦恼、扰乱心神。
翻译
九十天来我都没有梦到故乡,在这三千里外的他乡愁闷也渐渐稀疏。凉爽的轩室里灯火摇曳,在明月照临下传来清晰的捣衣声。然而就是这样看似平静的时光,却因为收到一封家书,让我的心一下子烦乱起来 。
赏析
这首诗精巧地刻画了游子心理的微妙变化。开篇“九十日来乡梦断,三千里外客愁疏”,以时间“九十日”和距离“三千里”,营造出空间和时间上的悠远感,展示了游子离家之久、距离之远。“乡梦断”暗示思乡之情有所淡化,“客愁疏”则表明在漫长的羁旅中,愁绪似乎也在渐渐减少。
后两句“凉轩灯火清砧月,恼乱翻因一纸书”笔锋陡转。幽静的环境中,凉爽的轩室、闪烁的灯火、明月下传来的捣衣声,本来是一幅安宁的画面。可就在此时,一封家书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搅乱了诗人原本略显平静的心。家书勾起了他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深切思念,使他原本看似放下的情绪又被重新唤起。整首诗,寥寥数语,通过对比和情感的急转直下,细腻地表达出游子复杂的心境,颇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