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谣玉山席上赠周生时铁厓同赋

· 于立
十三学神仙,十五能吹笙。仙人王子晋,同上凤凰翎。 丹山凤凰十七声,钧天按节皆和鸣。西游瑶池谒熊□,董家双成最娉婷。 桂殿初凉湿秋露,鹅管吹烟隔轻素。缥缈新声汎紫霞,□曲每得周郎顾。 铁厓仙人横铁笛,几度周郎蒙赏识。同向维山弄月明,九点齐州暮烟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笙: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笙。
  • 玉山: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高雅的场所。
  • 周生:指诗中的周郎,可能是指周瑜。
  • 铁厓:可能是指诗中的铁厓仙人,具体身份不详。
  • 王子晋: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凤凰翎:凤凰的羽毛,象征吉祥和尊贵。
  • 钧天:古代神话中的天帝。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
  • 熊□:此处字迹不清,可能是指神话中的某位神祇。
  • 董家双成:可能是指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鹅管: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
  • 缥缈:形容声音或景象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紫霞:紫色的云霞,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高远的天空。
  • 周郎顾:周郎即周瑜,顾指回头看,这里可能指周瑜对音乐的欣赏。
  • 维山:可能指神话中的仙山。
  • 九点齐州:形容中国九州的全貌。

翻译

十三岁时学习神仙之道,十五岁便能吹奏玉笙。与仙人王子晋一同飞升,乘坐凤凰的羽毛。 在丹山之上,凤凰鸣叫十七声,天帝钧天随之和鸣。向西游历至瑶池,拜访神秘的熊神,董家的双成仙女最为美丽。 桂殿初秋的凉风中,秋露湿润,鹅管吹出的烟雾隔着轻纱。缥缈的新声在紫霞中回荡,每曲都能得到周郎的赞赏。 铁厓仙人横吹铁笛,多次得到周郎的赏识。一同在维山之上赏月,九州大地在暮色中烟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场景,通过玉笙、仙人、凤凰等元素,展现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画卷。诗中“十三学神仙,十五能吹笙”突出了主人公的早慧与仙缘,而“丹山凤凰十七声”等句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仙境的神秘与壮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于立

元南康庐山人,字彦成,号虚白子。博学通古今,善谈笑。不求仕进,以诗酒放浪江湖间。有《会稽外史集》 ► 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