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嘉峪关
瀚海亦已穷,关门忽高矗。
风沙东南驱,到此势已缩。
侯门余数骑,骏足植如木。
风递管钥声,岩高忽然拓。
城垣金碧丽,始见瓦作屋。
羌回分畛域,中外此枢轴。
晓日上北楼,长城莽遥瞩。
平衢驰若砥,雪岭俯如伏。
天形界西域,地势极南服。
数折向郭东,泉清手堪掬。
尤惭关令尹,来往饷刍收。
驻马官道旁,生还庆僮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瀚海:指沙漠。
- 畛域(zhěn yù):界限。
- 枢轴(shū zhóu):中枢,关键。
- 砥(dǐ):细的磨刀石。
- 饷(xiǎng)刍(chú):运送饲料。
翻译
沙漠也已经到了尽头,关门忽然高高矗立。风沙向东南吹驱,到这里势头已经减弱。侯门处剩下几匹马,骏马的腿像树立的木头一样。风声传递着管钥之声,山岩高大忽然开阔起来。城墙金碧辉煌华丽,才见到用瓦建成的房屋。羌人划分界限的地方,是中原和外国的关键枢纽。早晨的太阳升上北楼,长城苍茫遥远地能望见。平坦的大道像磨刀石一样平坦,雪岭低伏好像趴着一样。天然的形势划分西域,地势到达了最南方。几经转折向城郭东边,泉水清澈手可以捧起。尤其惭愧对于关令尹,来来往往运送饲料。停马在官道旁,庆幸自己和僮仆生还。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嘉峪关的景象以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诗中首先展现了到达嘉峪关时的情景,如沙漠尽头的关门高耸,风沙至此减弱。接着描述了城中景象和其作为关隘的重要性。对长城、地势等的描写凸显了其特殊地位和壮伟景象。诗中对环境和景物的刻画细腻而真实,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嘉峪关的独特风貌和作者彼时的心境。末尾写了与关令尹相关之事以及生还的庆幸,为诗篇增添了一些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整体而言,该诗既是一幅生动的嘉峪关画卷,也是作者彼时心情与感悟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