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寄杨广文鸿图翁三首 其二

· 洪繻
河山举目日酸辛,沧海漫然理钓缗。 杜甫不忘天宝恨,陶潜长署义熙民。 伧荒有路须归晋,淫浸吾生一避秦。 洗耳不闻人世事,不妨傲骨不怆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ín):钓鱼的绳。
  • 伧荒:指荒僻的地方。(cāng)。
  • 淫浸:逐渐蔓延、扩展。

翻译

举目望着这片河山,心中满是酸楚悲辛,面对茫茫沧海,只好整理钓具去钓鱼。杜甫从未忘记天宝年间的国恨,陶潜长久地署名自己是义熙年间的百姓。在这荒僻之地,有路也应归向晋朝,这纷乱的世事渐渐侵蚀我的生活,我愿像躲避秦朝那样避开。洗净耳朵不去听闻人世的事情,这样或许能让我的傲骨不受损伤,心神也不悲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悲痛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人以河山的酸辛开篇,奠定了忧伤的基调。通过杜甫不忘天宝恨和陶潜长署义熙民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国家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态。诗中的“伧荒有路须归晋,淫浸吾生一避秦”,体现了诗人对寻找安宁之地的渴望和对混乱世事的回避。最后两句“洗耳不闻人世事,不妨傲骨不怆神”,则表现出诗人试图保持自己的傲骨和心神的安宁,通过远离世事来寻求内心的平静。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洪繻

洪繻,《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