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高子勉十首 其八

凿开混沌窍,窥见伏羲心。 有物先天地,含生尽陆沈。 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 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hè)诗。
  • 混沌(hùn dùn):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
  • 伏羲(fú xī):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
  • 含生:一切有生命者,泛指人类。
  • 陆沈(lù chén):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这里有被埋没之意 。
  • 鼓橐(tuó):鼓风用的器具。橐,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
  • 祥金:指吉祥的金属,这里可理解为优良的金属。
  • 三尺无弦木:代指琴。古代琴长约三尺,且有的琴没有琴弦装饰的繁复样式。

翻译

像是凿开了混沌未开的天地窍穴,得以窥视到伏羲那般古朴深邃的心。有某种事物早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世间所有有生命的事物都似乎被埋没其中。砍伐山林造就高大的楼宇大厦,鼓动风箱熔铸出吉祥贵重的金属器物。这三尺长无弦的琴木啊,期待着你能弹奏出至纯至美的音调。

赏析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艺术追求。开篇“凿开混沌窍,窥见伏羲心”营造出一种探寻根源、追溯初心的意境,表达对事物本真的向往。“有物先天地,含生尽陆沈”则探讨了宇宙间先于天地存在的神秘力量,以及万物在其影响下的状态,给人以强烈的宇宙观震撼。中间两联“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用实在的意象描绘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文明的过程,体现人力的伟大。尾联“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以琴为喻,希望对方能够用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真挚的情感,弹奏出超凡的至音,也表达了对高雅艺术与精神追求的期望。整首诗从对天地根源的思考,到人类创造活动的描述,最后落于艺术精神境界的追求,层层递进,展现出黄庭坚诗歌深邃的思想与精妙的艺术境界 。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