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赞府游纪国道场

· 慧净
日光通汉室,星彩晦周朝。 法城从此构,香阁本岧峣。 株盘仰承露,刹凤俯摩霄。 落照侵虚牖,长虹拖跨桥。 高才暂骋目,云藻随飘飖。 欲追千里骥,终是谢连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通汉室:指阳光普照汉朝的疆域。
  • 晦周朝:使周朝的星光显得暗淡。
  • 法城:指佛教的道场,比喻为佛法坚固的城池。
  • 岧峣(tiáo yáo):高耸的样子。
  • 刹凤:指寺庙中的凤凰雕像。
  • 摩霄:触及天空,形容极高。
  • 虚牖(xū yǒu):空旷的窗户。
  • 云藻:云彩的图案,比喻诗文的美妙。
  • 飘飖(piāo yáo):飘动,摇曳。
  • 连镳(lián biāo):并驾齐驱,比喻共同前进。

翻译

阳光普照汉朝的疆域,星光却使周朝显得暗淡。 佛法之城从此建立,香烟缭绕的阁楼高耸入云。 树枝盘绕,仰望着露水,寺庙中的凤凰雕像俯瞰着触及天空的壮丽。 落日的余晖侵入空旷的窗户,长虹拖过宏伟的桥梁。 才华横溢的人暂时放眼远望,云彩的图案随风摇曳。 想要追逐千里马,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并驾齐驱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佛教道场的庄严与高远。诗中“日光通汉室,星彩晦周朝”以对比手法,突出了佛教的辉煌与历史的变迁。后文通过对“法城”、“香阁”、“刹凤”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佛教道场的神圣与超凡。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最终选择放弃追逐世俗的功名,体现了佛教的出世思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与哲理的韵味。

慧净

唐僧。常山真定人,俗姓房。年十四出家。太宗贞观初,主持纪国寺,与房玄龄结为法友。新经至,敕净译释。后为普光寺主,仍知纪国上座。有《杂心玄文》、《金刚般若释文举义》、《大庄严论》等。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