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远景山水四首 其四

山远天高下,云深树有无。 出关曾万里,惯识晓行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高下:天空显得广阔高远。天高地阔的景象,形容天空的广阔与高远程度 。
  • **云深:云层浓厚、幽深,形容云雾缭绕的状态。
  • **树有无:树若隐若现,意思是树林在远处的雾气或光线影响下,呈现出时有时无、模模糊糊的视觉效果。
  • **惯识:经常见到、熟悉。惯,常常。识,认识、知晓。
  • **晓行图:早晨出行时看到的景色或画面。晓,早晨。行,出行 。

翻译

远处的山脉连绵,与广阔高远的天空相连。那深邃浓厚的云雾之中,树林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我曾经走出关塞,行程万里远去,早已熟悉了这清晨踏上旅程时眼前所见的这般风景画面 。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山远天高下,云深树有无”,诗人以其精妙的笔触,为我们营造出一幅极为壮阔且悠远的山水画卷,有层次感地描绘了远景山水的绝妙景观。远处山峦与天际相融,凸显出山的悠远和天的高远;云雾弥漫,树林时隐时现,增添了画面的朦胧之感,流露出空灵的意境。

后两句“出关曾万里,惯识晓行图”,从写景转为抒情,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往昔的经历。“出关万里”描绘了人生漂泊、旅途漫长;“惯识晓行图”则既体现了诗人经历丰富,习惯于早起赶路,又流露出诗人目睹此景时对过往行旅生活的淡淡忆念,将诗人的羁旅生涯,以及从景色中所感悟到的心境融入其中,让景与情相互交融,升华了旅途中的孤独、壮阔之感,也丰富了这首诗的内涵。

释元肇

释元肇,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事见《武林梵志》卷九。 释元肇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乙亥仿宋刊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38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