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叟小师悟垓侍者求语
碧落一碑无赝本,非草非真非隶篆。
镜样渝江彻底清,字义炳然人少见。
灵叟珍藏岁月深,南来吴越人争寻。
瘗鹤铭辞匪同调,寒山诗句非知音。
纷纷问字谁亲切,勾不成勾丿不丿。
争得卢公赛子云,一肩担荷柴冲折。
临行密付阿谁边,妙处休云子不传。
索性扫除元字脚,义天云净月孤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落:**天空。
- **赝本:**假的本子、摹本。
- **渝江:**河流名。
- **炳然:**明显、显著的样子 。
- **瘗(yì)鹤铭辞:**著名的书法作品,字体介于篆隶之间。
- **匪:**不。
- **勾不成勾丿(piě)不丿:**形容难以描绘清楚、难以捉摸。“丿”在这里是指汉字笔画撇。
- **争得:**怎得、怎么能够。
- **卢公:**这里当指某个有学识的人。
- **赛子云:**超过扬雄(字子云)。扬雄是西汉著名辞赋家、学者。
- **柴冲折:**这里理解为担柴的扁担都压折了,形容极为辛苦。
- **密付:**秘密地交付。
- **元字脚:**原本的文字痕迹,这里指对文字形式的执着。
- **义天:**佛教语,指义理的天空,可理解为真理的境界。
翻译
天空中有一块碑,没有虚假的摹本,它的字体既不是草书、楷书,也不是隶书和篆书。渝江的江水清澈如镜,透彻见底,那碑上的字义明明显著,只是世人很少见到懂得。灵叟长久地珍藏着与这有关的奥秘,岁月深远,当他来到南方吴越之地时,人们都争着前来探寻究竟。那《瘗鹤铭辞》与它并非同一格调,寒山的诗句也不能领会其中真意。众人纷纷前来问字探究,却谁也说不清楚其中微妙之处 。怎么才能找到像卢公那样超过扬雄般学识的人,哪怕辛苦到扁担压折也要担当理解其中奥秘的任务。在临行之前,灵叟将这奥秘秘密地交付给谁呢?其中的妙处可别说后继无人无法传承。不如索性抛开对文字原本形式的执着,让义理如同天空云散,明月孤独又玄远。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一种难以言明的、似书法又似某种深奥义理的奥秘展开。诗中起笔以天空中独一无二、难以用常规字体描述的碑来引发读者好奇,那如镜清澈的渝江衬托出碑上字义的神秘难见。灵叟珍藏此物吸引众人追寻,而诗中又指出其他著名的书法、诗句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暗示这奥秘的独特性、超凡性。众人问字却难以得其要领,渴望有学识高深之人来担起重任。灵叟秘密交付妙处又留下不被传承的担忧。最后提出抛开对文字形式的执着,追求那玄远真理境界。整首诗充满禅意,借书法义理之事,表达了对高深莫测的智慧、真理的探寻,提醒人们不要拘泥于文字表象,而要追求内在的本质和精神境界,颇具哲学深度与审美意境 。
释绍昙
释绍昙,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834篇诗文
释绍昙的其他作品
- 《 四睡赞 》 —— [ 宋 ] 释绍昙
- 《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五十二 》 —— [ 宋 ] 释绍昙
- 《 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图赞 》 —— [ 宋 ] 释绍昙
-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十五 》 —— [ 宋 ] 释绍昙
- 《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三十三 》 —— [ 宋 ] 释绍昙
- 《 黑山 》 —— [ 宋 ] 释绍昙
-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八十三 》 —— [ 宋 ] 释绍昙
- 《 六言山居 其三 》 —— [ 宋 ] 释绍昙